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深圳: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新增2万幼儿园学位、5万公办中小学位;新开工和筹集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8万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000元/人/月……1月17日,深圳2018年度民生实事清单向市民公布。40件民生实事,关乎着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深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强调: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在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上实现新突破。

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深圳加快补齐短板, 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补齐短板惠民生

家住东门街道的陈阿婆今年76岁,患有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疾病,自从2015年签约家庭医生后,每周家庭医生都会根据阿婆的病情带着团队的专科医生、护士、药师或康复师等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在精心的护理下,阿婆的血压控制平稳,支气管哮喘减少发作。陈阿婆说:“这样的家庭医生服务真是太好了!”

补齐医疗短板,持续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的基础建设,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截至去年底引入了39个院士团队;全市床位数达42753张。今年,我市将新改扩建医院5家,全市新增病床2000张。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去年,深圳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72%以上位于原特区外。今年,全市将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普惠性幼儿园50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

让百姓住有所居。去年,全市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万套、竣工(含基本建成)4.1万套、供应4.6万套。今年将新开工和筹集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8万套。

为治水提质,深圳全面推行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担任具体河长。去年,我市建成区36条黑臭水体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不黑不臭,超额完成年度2780个排污口整治任务。今年年底,我市将基本消除全市剩余2926个入河排污口,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深圳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在深圳,如果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等,可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去年底,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无论是户籍非户籍,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等,可向政府申请最低1800元的临时救助。

在深圳,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户籍特困人员, 深圳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殡葬服务等方面的保障。目前,特困人员的生活供养标准为1440元/月。

近年来,深圳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目前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均突破1000万大关,总参保人次更是突破5000万大关,排在全国前列。

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这两年,原特区外居民有一个直观感受:上好学校更容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环境更宜居了。

“关外是非洲,关内是欧洲”。这句话曾形象道出了深圳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二元发展多年积累的不平衡。

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特区一体化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政策、资源等向原特区外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快提升原特区外地区城市建设软硬件水平,促进全市发展更加公平更具可持续性。

在特区一体化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基本实现,实行全市统一的开办费、生均拨款、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原特区外医疗服务资源继续增加;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继续向原特区外倾斜。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还有很多“硬骨头”。作为先行发展一步的经济特区,深圳积极承担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任务,目前,深圳有近700名帮扶干部扎根在全国各地扶贫开发一线,为当地全面奔小康贡献“特区力量”。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县到“雪域江南”西藏察隅,从云贵高原毕节、黔南到广西革命老区百色、河池,从粤东汕尾到粤北河源……深圳通过“输血式”、“造血式”等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对口帮扶,让当地更多人走出贫困、走上富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