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经济 > 产业 > 正文

3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PPI涨幅回落

  中国经济网4月12日讯(记者 周雷)4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3月份,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9%;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7.6%。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物价总体走势较为平稳,物价上涨预期走弱,没有出现通胀苗头。而对于CPI涨幅连续两个月低于1%,也无需担忧通缩风险。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下降较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9%,影响CPI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鲜菜、蛋、猪肉、禽肉、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9%、4.0%、3.5%、2.1%和1.2%,上述五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影响0.2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3月份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2.4%、2.3%和2.0%,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1.4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对于食品价格出现负增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有当前供应充足的原因,也有同比基数的原因。去年3月鲜菜价格涨幅高达35.8%,高基数促使今年同期同比价格下降27.9%,由此影响CPI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彬则表示,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与非食品价格上涨形成较大反差,反映出中上游成本价格对非食品价格的推升作用仍在持续。

  外界注意到,CPI已连续2个月处于低于1%的较低水平。绳国庆指出,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据其测算,在3月份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

  连平也认为,虽然CPI整体水平较低,通胀预期走弱,但由于核心CPI走势较为平稳,也不存在通缩风险。

  最新数据还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从同比看,3月份,PPI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从环比看,3月份PPI上涨0.3%,涨幅比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部分重点行业同比价格加速上涨的态势有所缓和。”据绳国庆测算,在3月份PPI7.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5.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

  从行业情况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39.6%,涨幅与上月相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68.5%,涨幅比上月回落16.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6.8%,回落3.3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价格上涨29.9%,回落0.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7.3%,回落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1.5%,回落0.4个百分点。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6.1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3%。

  记者注意到,此前引发关注的CPI和PPI明显背离现象,最新数据也给出了符合预期的答案。

  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1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就曾预测,2月份以后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会收窄。

  “一季度PPI或已高位见顶。”王彬认为,PPI之所以创出近年来新高,去年低基数效应是很大因素,此外,国内经济企稳需求扩张、去年去过剩产能去库存导致中上游行业产品价格飙升,间接传导至下游。而随着去产能带来的国内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边际渐弱,原油价格未来保持盘整行情,PPI将会有所下降,CPI与PPI的缺口也会有所收敛。

  连平也认为,由于环比涨幅连续3个月放缓,今年2月份可能是全年高点,PPI已经迎来拐点。

  对于当前物价总体状况,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不久前已强调,目前,农产品供应充裕,工业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在此环境下,物价走势仍将比较温和,不会出现通胀。

  展望今后的价格走势,连平预计,随着食品价格回升至增长水平,CPI在二季度可能会上升。但从全年来看,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CPI同比涨幅约为2%。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下降,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PPI涨势可能继续放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