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南水进京2年北京1100万人受益

   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于立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两年时间,北京已经累计收水19.4亿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极大缓解了本市水资源紧缺的形势。

  这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国升27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水务局、市自来水集团召开的“江水进京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北京是资源性缺水的特大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属严重缺水地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左右增加到约150立方米,提升了50%。

  孙国升介绍说,南水进京两年来,按照“喝、存、补”的用水原则,19.4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有13.2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2.8亿立方米存入大中型水库,3.4亿立方米用于回补地下水和中心城区河湖环境。南水已成为城区供水的主力水源,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缓解,显著改变了首都的水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

  目前,本市接纳南水北调来水的水厂共七座,总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南水入京量稳定在日均34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水厂取水225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占城区日供水量超过七成。

  居民饮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以南水北调来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供水范围内效果尤为突出,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降为120-130毫克/升,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

  目前,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已基本沿西四环以及东、南、北五环建成一条输水环路,并建设了向城市东部、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为中心城及城市副中心、房山、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打通了新的水源输送通道。

  通州水厂、第十水厂基本具备供水条件,良乡、黄村两座水厂正在紧张建设中,石景山、亦庄、门城三座水厂即将开工。

  未来本市还将逐步修建第二条输水环路,为中心城区人口、非首都功能疏解到远郊区域提供资源条件。通州支线、通州水厂原计划于2020年建成,结合国家战略实施以及重点区域城市规划、人口计划、用水需求,研究优化了配套工程建设计划,提前建成了两个项目,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批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目前通州水厂正在进行运行调试,水厂一期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二期40万立方米/天,远期60万立方米/天。

  同时,河西支线、大兴支线等输水工程前期工作也正紧张推进,能有效支撑西部地区、北京新机场区域用水需求,并开辟连通河北、北京两地配套工程的南水进京第二条通道。(完)

编辑:小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