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经济 > 宏观 > 正文

安徽太和财政收入首破30亿元增幅跻身全省前三

从安徽省太和县“两会”上获悉,2016年,太和县财政运行呈现出总体向好、稳中有进、韧性增强的特点,继续保持了在全省、全市总量位次前移、增速持续领先、结构更趋优化、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经济视野网2月20日电(邱永林)

从安徽省太和县“两会”上获悉,2016年,太和县财政运行呈现出总体向好、稳中有进、韧性增强的特点,继续保持了在全省、全市总量位次前移、增速持续领先、结构更趋优化、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达30.69亿元,增收76096万元,增长33%,总量快速增长到全省县级第16位和全市第一位,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综合实力在全省三类县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5的第六位,2016年有望进入全省县域20强。

财政收入总量再创新高,全县税收占比稳步攀升,收入结构日趋优化。在2016年的全县财政收入中,地方收入完成204000万元,增长27.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1484万元,增长101.9%;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完成11371万元,下降54.3%。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57608万元,增长91.5%;地税部门完成106056万元,下降6.5%;财政部门完成43191万元,增长23.4%。在增值税、消费税等部分税种强劲带动下,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499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81.4%,为全县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收提供了保障;同时全县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非税减免政策,全县非税收入完成5695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18.6%,为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创造了条件,较好地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

财政支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全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25168万元,增长8.1%。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类总计734144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617638万元,专项债劵收入10378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15380万元,最大力度支持了地方经济结构转型。投入223247万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安排财政企业续贷“过桥”资金20000万元,累计为65家企业放贷62000万元,为企业成功续贷资金79000万元,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补充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资本1289万元,为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76841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全年累计落实融资超过750000万元用于推动城区建设,实施城区中心路网改造、景观绿化、环境整治、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等市政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将财政支出更多资金重点锁定在民生领域,2016年民生类支出629151万元,占全年公共财政比重86.8%,已连续3年财政民生类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80%以上,努力使财政收入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都紧系在广大民众的福祉上来。全年教育支出206642万元,增长41%,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安排农村文化建设资金979万元,支持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全县保障社会体系健康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610万元,促进了社会和谐;全年医疗卫生支出92280万元,保障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院建设等资金;拨付9685万元率先在全市范围内保障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工资,解决了其后顾之忧;投入3000万元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健康脱贫政策,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让困难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投入26104万元加强农村畅通工程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654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9059万元惠及全县每个农民,投入6389万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56个,受益121万人,投入11691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补助,投入5949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40492万元开展精准扶贫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xk0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