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会的文艺节目
阿依古丽老师到米日古丽家家访
中国山东网济宁3月23日讯
(记者 任利伟)第一次离开新疆,第一次远离父母,第一次坐飞机出行... ...米日古丽和她的27名同学伴随着诸多个第一次,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奔向齐鲁大地,随着飞机的轰鸣,起飞的不只是万里的行程,还有28个助力家乡发展的梦。
3月15日,英吉沙县艾古斯乡、龙甫乡
米日古丽的家住在英吉沙县艾古斯乡昆仑山脚下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雪山的映照下村子显得西域风情格外浓郁。
到米日古丽家时,虽然刚过早饭时间不久,她的父母还是为客人献上了丰富的食物,他们的热情不容拒绝,馕、酸奶、手抓羊肉、水果等摆满了床榻。原本还有一只整鸡,在大家的要求下被同行的尼麦提·吾麦尔老师力劝后才没有宰杀。虽然语言不通,但从米日古丽父母的脸上可以看出充满了热诚、友善和朴实。
米日古丽是家里的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米日古丽非常懂事,只要有时间就会帮父母忙些家务,特别是要出远门了更是想着多为父母干些什么,我们赶到时米日古丽正在家里擦洗整理。
布左热古丽帮助家人做家务
据了解,米日古丽的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仅靠家里的七亩农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米日古丽的父亲对她的远行虽然有些不舍得,但并不担心,因为有学校,有政府关心,希望米日古丽在那里不要乱跑,认真学习,早日参加工作,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
米日古丽告诉记者,她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学成后会好好供弟弟妹妹上学,也让他们从农村走出去。
布左热古丽住在米日古丽临近的龙甫乡,也是姊妹四人,不同的是布左热古丽是家里的老小,大姐、二姐都出嫁务农,三姐是医院的护士,一直是布左热古丽崇拜的偶像,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外工作,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布左热古丽父亲的腿自去年以来一直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其母亲身上,布左热古丽这次远行对父母很是放心不下。采访后就要与我们一起回县城了,布左热古丽对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嘱咐、叮咛,并告诉父亲会经常打电话回来。
布左热古丽的父亲交代她在山东要注意安全,要多给同学和老师搞好团结,学好技术给自己一个好的生活。
在布左热古丽家里同样得到了贵宾式的款待,离开时,布左热古丽的父亲坚决要下榻,他拖着病腿扶着院门目送着布左热古丽和我们一起上车。
她们即将远离父母,带走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希望。
“这次去山东培训的28名学生,都是挑选的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孩子,对她们能学成归来,我充满了信心。”陪同我们采访并将要带领学生前往山东的阿依古丽老师向记者介绍。
3月18日,英吉沙县职业高中
彩旗飘飘、歌舞飞扬,英吉沙县职业高中的体育场上,隆重举行着一次别开生面的欢送仪式,全校师生为米日古丽等28名学生到青岛培训载歌载舞。
山东省、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和英吉沙县相关领导出席了欢送仪式。
英吉沙县委副书记、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李晔(右)致辞
英吉沙县常务副县长胡崇伟在致辞中说:“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济宁市历届援疆指挥部‘面向基层、突出就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次成功引进即发集团假发制作项目,并选派28名学生到青岛即发集团总部参加技术骨干培训,充分体现了济宁市援疆指挥部与英吉沙的深情厚谊,意义非凡。”并讲到:“同学们,万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明天我们将以你们为荣。祝福同学们一路平安,前途坦荡!期待你们学成归来!”
学生家长送孩子们上车
学生家长送孩子们上车
学生家长送孩子们上车
据英吉沙县委副书记、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李晔介绍,近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在省援疆指挥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英吉沙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就业、教育、人才、精准扶贫和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科学援疆、务实援疆、接续援疆、真情援疆,推动援疆工作不断创造新经验、有力地促进了英吉沙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同学们这次去青岛培训,往返交通费用及保险费用由济宁援疆指挥部承担,并给他们购置了背包、手提箱、服装,还给每个孩子准备了扶持金,希望她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成归来,成为技术骨干,带动更多的维族同胞加入到假发制作工作中。
即将登车时,家长和孩子们都恋恋不舍,父亲把弟弟举到汽车的窗口、奶奶牢牢的抓住了车门、母女紧紧的抱在一起,各种难舍的离别让在场的师生不由得心酸。
到达青岛后,培训学生有序走出机场
新疆驻鲁人员查看学生们的生活情况
3月19日-22日,青岛·即墨市
从英吉沙出发,经喀什到乌鲁木齐然后一路飞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孩子们虽然疲惫,却掩盖不住满脸的喜悦,高楼林立、五彩缤纷的都市建设给她们带来了不少新奇。
19日的午餐安排在即发集团的食堂,这是同学们在青岛的第一次就餐,大多数孩子吃的还算可以,个别孩子吃的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用餐,可能与一路的疲劳或不合胃口有关。企业后勤保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也没有去过新疆,接到领导安排后就一直在网上查询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这一餐他们做的非常用心,所有的食材都是在指点的供应处购买,在今后的食品制作上会综合学生和带队老师的意见不断完善。
下午,同学们入住到企业为他们粉刷一新的“新家”后,新疆领导的关怀也接踵而至,晚6点左右新疆驻鲁的工作人员也赶到了即发集团,对济宁援疆指挥部和援疆企业的举措表示感谢,向出门求学的孩子们给予了慰问,对她们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和寄予了厚望,并查看了她们吃住行等方面的情况。这28名学生的行程,从出发开始就一路充满关爱、关怀和关注。
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二日、第三日安排她们参观发艺博物馆及其企业的相关产业园,让学生们在培训前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模有所了解。
参观之余,济宁援疆指挥部带队人员带领她们到海边放松心情,缓解旅途劳累。面对一望无际的海洋,孩子们的心情释然了,她们拥抱大海,她们欢歌跳舞,她们深呼吸倾听大海的声音,她们在沙滩上书写自己的愿望... ...她们与海的亲近是大漠与大海的融合。
这里有繁华的都市,有科技发达的工厂,还有这浩瀚的海洋,记者问“古丽”们想留下来吗?她们看了看蓝天告诉记者:英吉沙有她们的父母,那里才有西域胡杨。是的,这里一切一切的美好,对她们来说也仅是欣赏,因为她们的梦想不再远方。
在即发集团的培训现场
3月21日,即墨市即发集团
通过两天多的接触,学生和企业有了适当了解,3月21日,28名来自西域的“古丽”们正式开始了技能学习。
学生们奔向大海
记者手记: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在采访产业援疆、医疗援疆等内容的这几天里,记者发现李晔带领的济宁市第九批援疆干部都显然成了区域的主人,他们投入工作不足一月时间对各自的领域介绍如数家珍,对地方熟悉的程度让记者惊讶,各种采访的推荐大有故人邀请好友到家做客之感。
从刘凤来、陈猛走乡串户的背影可以看出他们从“都市领导”到“布艺干部”的华丽转变。
对他们背井离乡、远行万里、不辞辛苦的深入新疆基层支持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深有感动,最能触动心灵脆弱之处的当数援疆干部颜丙凯,离别时妻子已怀孕十个月待产,渴望他改变行程的眼神没有阻挡住硬汉毅然决然随团西行的决心。工作二十天左右颜丙凯收到了万里之外儿子出生的喜讯,往日的硬汉眼含泪水,滑落的是喜悦、是激动、是亏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