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说像郭德纲老师推广相声那样,我没有去想。我觉得我们还在一个摸索学习的阶段,自己的生存还没有决定好,怎么可以站出来说替一个行业去担责任?没有这么大的抱负,我只是一个小人物。
腾讯《一线》报道 作者:三禾
昨晚,《欢乐喜剧人》第五季收官,叶逢春以黑马姿态夺冠。说他是一匹“黑马”实不为过:一个几乎没几个观众叫得出来的名字——叶逢春,和一个几乎没几个观众看过的艺术形式——默剧,偏偏力压德云社、开心麻花众多业已成名的喜剧演员,成为了新一届的“喜剧王”。更戏剧性的是,去年叶逢春就参加过《欢乐喜剧人》第四季,结果是“一轮游”。
短短一年间,从“一轮游”到“喜剧王”,叶逢春经历了什么?《一线》从与他的对话中,看到了一个热爱艺术、谦虚平和、不断钻研、永远在追求进步的“表演者的品格”。
对于默剧的“小众艺术”定位,叶逢春并不哀怨,反而一直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将“小众艺术”做到让大众接受和喜欢;对于业已成名、在舞台上占了先机的竞争对手,他心知对方的人气也是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于是不卑不亢,专心提升自己的艺术;而对于“初心”,从业已经23年的叶逢春这样解释:“因为你真的热爱它,就没有什么’初心’一说,初心和现在的心是一样的,一直都在。”
成为“喜剧王”,积攒了人气,叶逢春决定今年排一出长默剧,“让中国人在我们的剧场里演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不过,他并没有像郭德纲复兴相声一样复兴默剧的想法:“我们还在一个摸索学习的阶段,自己的生存还没有决定好,怎么可以站出来说替一个行业去担责任?没有这么大的抱负,我只是一个小人物。”
卓别林是日月,我们是萤火虫,朝着大师的方向走,观众会认
《一线》:夺冠的感觉如何?
叶逢春:挺激动的,挺感谢大家的支持的。
《一线》:总决赛紧张吗?
叶逢春:其实决赛我真的不紧张了,也没有想最后的名次会怎样,因为我来的时候就是想着一轮游的,能够走到最后,把我原先定的任务早就完成了,已经超过很多了,这样就挺好。我就是希望能够有好的作品留在这个舞台上,每一次现场表演完了之后大家给的反馈是好的,这个是最重要的。
《一线》:去年就是一轮游,当时什么心情?
叶逢春:挺遗憾的,因为没有在这个舞台上留下更多的节目,而且我当时觉得第一年参加了,第二年肯定不能再参加了,所以会很遗憾,没想到节目组今年还让我来,挺开心的。其实之前还参加了一个《笑声传奇》,差不多一样的情况,两轮游,也习惯了(笑)。
《一线》:从一轮游、两轮游到一下子拿了喜剧王,怎么会一下子进步这么大?
叶逢春:我觉得是因为当时没有太想好自己的节目应该怎么呈现吧。很多人认为默剧这个形式不讨巧,我说过一句话,我说这不是默剧或者哑剧不讨巧,是演员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也一直在看很多文章、视频,在想怎么样能让观众更加接受。
今年节目组对我的帮助很大,第一轮我写的本子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闹剧片段,节目组就建议我说给它加一个立意,后来我们加了一个立意进去,这个人看似在搞破坏,其实是引人出来追打他,因为那个房子塌了,大家跑出来之后发现原来你是为了救我。我发现观众很认可这个东西,我们就要把这个方法延续下去。
从喜剧节目的角度说,它应该是让观众发笑之余有一点感动,而且这个感动不是煽情、不是卖惨,是用一种温暖的力量去呈现。像卓别林大师,他的电影里呈现的就是非常大的温暖的力量,像《城市之光》里面,他帮助了聋女;《大独裁者》里面,他又可以站起来去讽刺这些独裁的人,他是有大情怀的,他是真正的大师。我们现在是用一些小的东西在跟大师致敬,他就像日月一样,我们就像萤火虫一样,只要朝他那个方向走,观众真的会认这个东西。
没有“初心”一说,初心和现在的心是一样的
《一线》:大家熟悉的喜剧形式比如相声、脱口秀,很大程度上是靠“说”,但是默剧完全把“说”的部分摒弃了,在创作上是不是更难?
叶逢春:对,最难的部分在于铺垫或者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可以用语言做包袱,但是我们一句话都没有,真的会特别难。
《一线》:一些电影导演在没有办法用画面讲述故事的时候,还需要用旁白呢。
叶逢春:对,像默片时代,因为技术手段不到,不能说话,有的时候要讲述一些内容,就要用字幕去写,但是像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这些大师,他们就会相互较劲,看谁的字幕少。
《一线》:所有东西都用表演呈现出来。
叶逢春:对,所以这个东西是很难的,像我们台上十几分钟,要把一个故事给讲完整,陈述性的语言还不能出现,你就要挖空心思去想。如果这个方法解释不了,你就回避,用更适合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让观众看明白。
《一线》:既然默剧的创作特别难,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进入这一个行当?
叶逢春:因为从小比较喜欢,第一次看到春晚的哑剧小品,王景愚老师的《吃鸡》,就开始模仿,发现大家会笑,有人还会说“表演一段给你一个糖吃”,这个好有成就感。后来看卓别林大师的电影、憨豆先生系列,每一个都觉得太有意思了,就开始模仿,尝试着去做。其实我没有上过专业院校,就是自己看,然后去团体里面演,从1996年开始,十几岁一直到现在,23年了。
《一线》:怎么才能够自学成才呢?
叶逢春:其实就是喜欢它。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因为你真的热爱它,就没有什么“初心”一说,初心和现在的心是一样的,一直都在。
自己的生存还没决定好,怎么敢替行业担责任
《一线》:整个默剧行业是什么样的现状?大概有多少从业者?演出市场怎么样?
叶逢春:据我了解,国内做默剧的很少,我只知道几个团体,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沟通。
《一线》:其实没有形成一个像“默剧艺术联盟”这样的东西?
叶逢春:没有。其实都叫默剧,但是大家做的形式也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肢体控制或者传统默剧的表演,我们是用剧情来展示,艺术形式不一样,所以平时交流也少。
《一线》:你们平时在哪里演出?有相声那样的剧场吗?
叶逢春:没有专门的剧场,只是说哪里有个综艺活动,我们就去表演一个节目,跟魔术、杂技、歌舞拼在一起。
《一线》:其实相声之前也是这种拼盘演出的形式,但郭德刚老师把它变成了一个专场艺术,有专门的剧场,观众买票来看,您会希望默剧也变成这样吗?
叶逢春:其实我今年在考虑排一出比较长的默剧,用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看了很多这种长默剧,都是国外的团体来演,在中国还是有点水土不服。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做一下,让中国人在我们的剧场里演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但是说像郭德纲老师推广相声那样,我没有去想。我觉得我们还在一个摸索学习的阶段,自己的生存还没有决定好,怎么可以站出来说替一个行业去担责任?没有这么大的抱负,我只是一个小人物。
《一线》:您跟被称为“单口相声的守护者”的方清平老师,会聊自己的行业怎么发展吗?
叶逢春:没有,这个真没法聊。很多人说我和方老师在这个节目上很吃亏,但是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它是需要表演者或者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花很大的心思把它变得让观众接受和喜欢。如果观众不接受、不喜欢,那我觉得不是小众的问题,而是我们表演者自己的问题。
《一线》:另一个角度说你们吃亏,是因为像开心麻花、德云社的很多选手,观众都已经认识了,都不用说话,上台就有掌声。
叶逢春:人家的人气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像我之前的表演,很多观众不喜欢、不接受,是因为你没有名气吗?是因为你做得不好,还是得从自身去找原因,努力改进,慢慢让观众去接受、去喜欢,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