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岳塘法院:凝心聚力解难题 千万标的终成交

红网时刻湘潭11月3日讯

(通讯员 尹静)“1749.4万元,成交!”近日,岳塘区人民法院成功拍出一笔千万级标的物。该标的物系被执行人某制造公司名下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荷花路的房产、项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及附属设施。

2014年,湘潭某制造公司与某银行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将其公司工业厂房与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给该银行。因无力偿还贷款,该公司被银行起诉至法院。2017年经岳塘区人民法院判决,该制造公司需一次性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利息2029万余元及后续利息。2018年,因该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多方调查,未能查询到被执行人其他财产信息,法院遂决定拍卖、变卖该公司抵押给银行的房产与土地使用权。拍卖复杂的大额标的往往阻碍重重,涉案标的经过多次拍卖均流拍。执行干警深入分析此案标的特点,发现其存在扩建、租赁关系众多以及历史欠税等问题,这使得涉案标的产权不清晰,买受人竞拍风险大,成本高,导致竞拍积极性不高。

对于涉案标的抵押给银行后扩建及租赁问题,法官根据民法典中相关条款规定,审查案外人提供的租赁协议、占有情况以及租金交纳等证据,厘清权利归属,确定承租人身份。在开拍前分别与每一个承租人进行谈话协调,告知承租人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避免后续承租人与买受人因租赁事宜产生争议,降低了双方的沟通成本,使抵押物权利转移给双方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承租人能够继续经营,买受人无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被执行人拖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以及滞纳金共计180余万元。执行法官及时向涉案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定价询价和应缴税费测算,明确并公示交易双方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缴纳的相关税费,买受人无需概括承担全部税费,以提升拍卖实效,降低买受人的购买成本,促进拍卖标的的成交,更好地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