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打造绿色发展的水利样本——定点帮扶助推湖北郧阳乡村振兴纪实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处鄂西北,清澈的汉江水蜿蜒而过,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这里曾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今行进在荆楚大地,目睹到的是水利定点帮扶书写的精彩华章,感受到的是做好“水文章”、坚持绿色发展为百姓带来的福祉。

产业蓬勃发展绿了山头,美了乡村,富了农民。千年古城郧阳呈现的壮美画卷,是欠发达鄂西北山区县华丽转身的样本。

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在郧阳,水利建设如火如荼,近千名建设者昼夜奋战,施工进度全面提速……

位于郧阳区北部大柳乡余粮村的左溪寺水库项目,5月12日完成大坝导流洞封堵,标志着大坝主体工程完工。盛夏7月在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进行灌浆流程施工。据介绍,工程主要由大坝枢纽工程和供输水工程组成,概算总投资2520.51万元,于2020年11月16日开工,计划施工工期18月。左溪寺水库总库容38.47万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将解决大柳乡余粮村和南化塘镇青岩村5000人口生活用水和下游2000亩农田灌溉需求。

在南化塘镇青岩村建设现场,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作业。这里正打造一个景点,呈现的是郧阳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推进的一幕。

郧阳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6月拉开帷幕,总投资3.49亿元,其中水利项目资金2.39亿元,对滔河、大峡河两大水系11条河流实施整治,项目实施后可大幅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河道80千米,疏浚20.6万立方米,护岸整治44.6千米,增加湿地面积86.71万平方米,保护耕地7.6万亩,有效带动周边村落产业发展,受益16万人,新增年产值约5.6亿元。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彰显自然美、圆梦幸福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愿景,以水系为脉络,结合项目区内的旅游品牌、特色资源,按“一村一品”功能定位,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防污控污及景观人文等工程措施,创新河道管护等非工程措施,让河“畅”起来,让岸“绿”起来、让生态“美”起来,让村庄“活”起来,同时串联特色产业、美丽乡村、集中居民点,重塑不同风味、个性鲜明的农村水系,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放大项目效益。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治理水污染,推进郧阳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长效发挥工程效益,郧阳区将依托河湖长制,实施河长、林长、路长、片长、警长‘五长'共治,常态化护水护绿”,郧阳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兰善平表示,“确保水质安全,助力郧阳更好担当 ‘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

烈日下,丹江口库区马场关段库滨带治理一期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

已完成除险加固的谭家湾水库,不仅提升了颜值,还将更好地发挥防洪、供水和灌溉作用。“借助水利部定点帮扶机会,郧阳将以水库为单元,着力把谭家湾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以水利工程设施为载体,以水资源保护和水文化传播为重点,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水上游乐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项目负责人曹维国介绍。

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

“过去吃水靠人挑,浇地靠车运,现在好了,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南化塘镇磊石河村村民徐明义说。由于石灰岩地质,南化塘镇地区缺乏水源涵养,旱季缺水时有发生。郧阳区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能集中不分散、能延伸不新建、能自流不提水”的思路,以库容7160万立方米的滔河水库为水源,在左岸修建日供水规模6000吨的南化水厂,形成安全稳定的水源保障。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37处,建设主管网5000余千米,自来水管翻山越岭引入山上人家,惠泽沿线百姓。目前,全区20个乡镇(场)341个行政村56.41万人农村人口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基本达标,371处易迁安置点全部通水,实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为提升规模化供水能力,郧阳区新建子胥水厂、马龙河水厂、高源水厂等骨干水厂,同时落实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供水保障率。规模化水厂的建设,解决了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采用谭家湾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拥有日供水规模20000吨的子胥水厂不仅可解决沿途近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还可实现产业现代化种植模式,增加香菇产出效益,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用大管网供应的水源,符合国家标准,更加安全可靠、有保障!”子胥水厂厂长石从虎说。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水利人扎根一线,有的翻山越岭寻找水源,有的夜以继日精心设计,有的寒来暑往驻扎工地,架起一座座“连心桥”,织起了一张张“民生网”,把源头活水送到千家万户,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

特色产业助力增收

朱有福,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居民,也是从大柳乡杠子沟村易地扶贫搬迁来的贫困户。以前,他和大数当地年轻人一样在外打工谋生。2018年年底,他们一家3口搬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香菇小镇产业示范园。

“政府免费提供菌种,还有技术员全程技术指导。”朱有福说,入住小镇就分到3个大棚,后来,尝到甜头的他又承包了3个大棚。

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能致富”,园区管委会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不仅为菇农传授香菇培育技术,还免费提供加工设备,保障产品销路。品相好的香菇50元一斤,供不应求。

“成本低,收益见效快,种香菇是个可致富的好门路!”朱有福说,香菇一年产4茬,培育过程省时省力。在郧阳,立足群众传统种植基础,顺势而为发展香菇产业,现有上下游企业16家,2021年产值20亿元,出口4.1亿元,带动1.5万户种植,户均增收3万元。

\

为提升产业链,郧阳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香菇产业,按照区建产业园、镇建车间、户建作坊的模式,在谭家湾镇建设食用菌循环经济扶贫产业示范园,在青龙泉社区建设香菇产业种植基地1200亩,在19个乡镇建设自动化香菇制棒车间24个、各类菇棚4.9万个,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香菇产业链条。

靠品牌化运作,连续四年举办香菇节,郧阳香菇被国家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好香菇”称号。

\

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4万平方米厂区,一个个偌大的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织袜机有序作业,这里的袜子年产1亿双,可带动3000人就业。

在厂里工作的卞静丽是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居民,她坦言:“我原来在家带小孩,现在上班离家近,挣钱顾家不耽误。我一人管着35台机器,月收入有6000多元。”

据介绍,郧阳先后引进上海东北亚新等26家袜业企业落户,日产袜120万双,年产值可达2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贫困户既可通过进厂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又可通过项目承包、承接代工等形式参与袜业生产获取收益,妇女、老人、体弱多病或残疾贫困户都可参与袜业后道工序生产。

\

“经过反复考察,我们认为郧阳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橄榄。”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说。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将油橄榄加工产业链拉长,不仅可生产橄榄油,还形成了多种深加工产品。短短4年,鑫榄源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带动农民种植油橄榄3万多亩,近200位农户每人每年增收约3万元。

在罗堰村,养殖户曹立平家新盖的楼房正在封顶。“没有水利帮扶项目,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曹立平原来的牛舍建在山下公路边,不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2019年水利部帮扶资金帮他建成新牛舍,并对牛舍进行升级改造。现在他养了60多头牛,一年出栏近50头,一年毛收入100万元左右。

\

在定点帮扶过程中,水利部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贫困村党建促脱贫帮扶等“八大工程”精准发力,切实提升人力资本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户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郧阳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水利部定点帮扶郧阳区期间,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支持郧阳“1+2+N”(一个劳务经济+香菇袜业两个主导产业+N个发展项目)扶贫产业体系建设,让贫困群众挑上“金扁担”。

“一棒接着一棒跑,要接续发力,不改变贫困决不收兵”,这是水利系统8位基层挂职干部在郧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赛”。8年来,一批批水利项目、产业帮扶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富民、惠民实事相继落实,一个个村庄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实现脱贫摘帽的郧阳大地有了更多水利印记。肖军、韩黎明、曹纪文、陈伟畅、韩小虎、朱东恺、尚达、郭威,这些先后在郧阳工作的水利挂职干部以他们的实干、奉献和智慧赢得了群众口碑。

\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山川,也是一块大有作为的乐土。

如今,山清水秀,产业兴旺,村貌整洁,乡风文明……一幅幅迷人的画面铺展的是郧阳坚持绿色发展、巩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卷。水利定点帮扶助发展,笃行不怠奋进谱新章,强水利兴产业惠民生,收获春华秋实,郧阳明天会更好!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