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对于有着“江南一枝花”的美誉的马鞍山,省外媒体是这样评价的:“钢铁工业的骄子,城市文明的矮子。 ”多年过去,马鞍山市致力于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当前已经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块“金字招牌”是诗城人民的骄傲,更是城市软实力的直观体现。在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会议上,提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在打造生态福地的道路上,诗城全民携手共创文明生态,使得这座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核心价值观是文明生态的底色
以德润城,凡人善举,细微处彰显一座文明城市的价值追求,树起一座城市的道德标杆。近年来,马鞍山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身边好人选树工作,倡导崇德向善之风,发掘出了许多平凡岗位上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并通过举办好人节的形式,让美德善行传遍千家万户。
“诗城好人颂”现场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当选为“中国好人”的严经纬,从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成长为全国优秀五星级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马鞍山公益之家,用志愿服务在马鞍山播洒光和热。他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我更加感到马鞍山这座城市浓浓的‘人情味’。 ”
傅强十几年来无偿献血,倡导组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无偿献血总量达180万毫升,用鲜血拯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牵头成立了马鞍山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我”的社会美德。
在马鞍山,“身边好人”用他们的言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
文明乡风滋养一方水土
含山县陶厂镇卜李行政村南周自然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道路干净,花草鲜艳,绿树成荫。墙上一幅幅生动的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宣传画图引人注目。
移风易俗文化墙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在文化广场旁边的梧桐树下,每天下午有不少村民在这里下棋,聊天。“现在大家都文明了,也没有人赌钱。”73岁的周忠余老人说:“就连村里的红白喜事也简朴了许多,不收钱。哪家有喜事大家去看一下,喝点水。省心又文明,这样多好!”
当涂县太白镇泊山村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行走在当涂县太白镇泊山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居民楼映入眼帘,一行行四季常青的桂花树在风中摇曳,一幅幅核心价值观宣传画赏心悦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文明乡风广泛传播,呈现出一幅“村美、业强、人和、民富”的美丽画卷。
绿水青山践行生态理念
绿色,是马鞍山的鲜亮底色,青山滴翠,碧水常清绿色,更这座城市的发展主色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融合共赢,保护发展同步,山水财富兼得。
改造后的马鞍山薛家洼码头景观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改造后的马鞍山薛家洼码头景观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在马鞍山薛家洼码头,曾经的繁忙混乱、污水横流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水天相接、两岸青翠的滨江公园。薛家洼码头经历的沧桑巨变、重焕新颜。
当涂县桃花村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当涂县桃花村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青山脚下,姑溪河畔,一座座崭新的庭院楼房、一条条整洁的社区道路、一个宽阔的活动广场,每家每户四周都环绕着成片的果林……如今,当你置身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桃花村时,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马钢集团姑山矿生态复垦基地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马钢集团姑山矿生态复垦基地 图片来源:马鞍山文明网
走在马钢集团姑山矿生态复垦基地绿树掩映的道路上,听着清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很是惬意。在将钟山排土场变成“绿洲”的过程中,按照“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总体思路,马钢人还在这里建成桃、梨、葡萄、药材等经济园区近30亩,还有油菜、黄豆、芝麻、玉米等农作物20亩,每年有上千只鸡、鸭、鹅等家禽出栏。这里产出的果蔬以及家禽都供给马钢的食堂,这也是通过生态恢复给马钢人自己带来的福利。
诗城城市内涵的提升,文明水平的彰显,文明形象的树立,都离不开广大群众文明素养的养成和进步,马鞍山“众人拾柴”,让文明城市这块金子招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