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故事 > 正文

份子钱不该成为“人情债”

每年国庆长假都是婚礼扎堆的日子,新人选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双方都有假期,能够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加上天气状况一般较好,亲戚朋友也大都有时间参加婚礼。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讲,国庆长假最怕接到“红包炸弹”,而且通常一来就是好几个。而且,近年来婚礼份子钱逐年上涨,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眼见着变成了沉重的“人情债”。

份子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习俗和礼仪,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农耕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在婚姻、做寿、死丧、疾病等大事上,一人之力或者一家之力常常无力承担,这个时候份子钱有点类似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筹”,亲朋好友每个人帮忙出一点,事情办起来就容易多了。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是乡土社会,村民共同生活并形成一个共同体,大家互帮互助,送出的份子钱也总是会收回的。

但到了2018年的今天,份子钱的“众筹”功能已经微乎其微了,它更主要维系的是传统乡土社会延续而来的人情作用,以及一种面子功能。在不少城市,普通的同事或朋友结婚,份子钱普遍是500元,如果是亲密的朋友则是1000元。而有人为了收回发出去的份子钱或者利用份子钱获益,会设立名目繁多的酒宴,摆完了“生日酒”摆“升学酒”,摆完了“升学酒”又摆“乔迁酒”。随着数额不断攀升和名目种类不断增加,份子钱正在成为一种负担。

作为中国传统礼仪,份子钱的形式有其合理性,它以真挚情感为基础,可以传递祝福,增进人们的感情交流;尤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它还有实际的作用。但在今天,份子钱却成为越来越多人身上不能承受的“人情债”,并且难以摆脱。可以这么说,如今份子钱给多少以及怎么给,折射的其实就是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

人们开始反思份子钱的物质化是一个好的起点,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要为“人情债”减负还需要自我革新,从我做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方面自家有什么喜事要办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礼节,办得节俭、文明、健康一些;另一方面参加他人的宴请时,不妨转变观念,倡导新事新办,将送份子钱改为送一些贴心知心的小礼物,既不增加彼此负担,又让份子钱回归情谊和祝福的本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