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麻柳村平均海拔1600米,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41户628人,其中残疾4人,孤儿3人,贫困人口163人,贫困户占了26%。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缺乏支柱产业,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2157元,该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群众发展观念滞后、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工作任务艰巨。
2016年以来,凉山州环保局高度重视联乡扶贫工作,调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俊同志作为该项工作的分管领导,选派局办公室主任李德平为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海湾乡麻柳村精准扶贫攻坚三年规划》、《麻柳村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麻柳村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帮扶工作。为了把该项工作抓牢、抓实,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分别多次对相关的帮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落实工作意见,并积极协调扶贫项目资金,要求举全局之力,确保完成麻柳村2016年贫困村退出的目标。
右三为凉山州环境保护局薛文贵局长 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思路。在年初,就对全年的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了解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及产业需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扶贫思路,积极采取帮扶措施,以抓精准识别、抓观念转变、抓致富产业、抓教育阻断,“四个抓手”为主攻方向,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倾情倾力,认真对待和落实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精准扶贫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不断拓展扶贫工作新局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凉山州环保局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积极响应州委的号召,局党组成员对口帮扶雷波县海湾乡麻柳村2户村民,科级干部、职工对口帮扶1户村民。2016年以来,局党组成员分别多次带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到麻柳村开展调研和宣传活动,给海湾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村组干部、部分群众开展扶贫政策大宣讲。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文贵更是多次率领扶贫工作组,深入到海湾乡与乡、村、组干部及村民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乡、村、组及村民的具体困难和热点要求,及时解决帮扶工作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组织全局职工捐款22300元,为贫困群众送去了84袋大米,42件羽绒服。并协调温州商会为全村群众送去了价值近30万元的鞋子和御寒衣物。
抓精准识别,确保“靶向定位”。按照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要求,带领村两委班子严格遵循“精准、精准、再精准”的原则,通过“农户报、小组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建卡管、动态调”五个环节,认真审查甄别精准脱贫对象。对贫困户信息予动态管理,先后按程序清退了3户16人、新进3户16人,现有精准脱贫对象30户124人。基本做到了在“穷中选穷、贫中选贫”,对象精准。在此基础上抓实“五个一批”、“七个一批”任务,为精准扶贫、科学扶贫,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抓观念转变,激发内生动力。结合麻柳村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发展观念滞后、资源禀赋差,没有发展产业、投资项目的先天优势的现状,以激发内生动力为首要任务,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增强群众配合发展和主动发展意识。一是重点突出对党的优良传统、扶贫政策,以及民主改革、免除农业税、农村养老保险等感恩教育,凝聚正能量。二是引导创业致富,通过宣传典型、分析优势、以理说服,协同州农工委组织村组干部和3名养殖专业户、9名贫困户代表到美姑县考察学习了拉马乡秋荞种植,采红乡洛久村岩鹰鸡散养,巴古乡三岗村黑山羊选育与规模养殖,有效拓展了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的眼界和思路,他们深受触动和启示,回村后均表示要积极借鉴美姑的成功经验,认真谋划发展致富产业。发展观念慢慢从“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转变。
右二为凉山州环境保护局薛文贵局长视察贫困村 抓致富产业,铺筑奔康大道。一是在深入调研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编制了《海湾乡麻柳村精准扶贫攻坚三年规划》、《麻柳村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麻柳村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制定了扶贫攻坚“路线图”;拟定出2016年脱贫计划和脱贫人员名单,并结合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家庭条件,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二是结合麻柳村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引进四川天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远浩建筑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3500亩的三七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短期增收。邀请凉山州新福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就核桃产业进行可研考察,并达成合作协议,以打造中长期稳收增收产业。三是成立了麻柳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州县畜圈项目资金119.1万元,集中修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规模养殖基地,以“羊-沼-果(菜、粮、茶等)”模式培育发展肉羊产业,项目落实完成后每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余元,集体经济累积收入人均将达到15.8元,基本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开发。协调州、县资金60万元,通过规范畜圈建设带动牲畜粪便的集中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圈养和饲草种植技术,为解决冬季牲畜饲养问题,种植饲草1000亩,在保障牲畜饲草供应的同时,减少对草场林地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保障生态环境良好。四是扶持发展了2户乡村旅游示范户,今后每年将扶持2-6户,积极探索以人文、山水、美食等为支撑,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多元化中长期致富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抓教育阻断,阻断代际传递。一是积极汇报,经州政协联乡领导协调,协助教育局开展麻柳村小学改扩建工程,该项目投资144.24万元,已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二是制定并有效推进的“核桃+畜牧业”产业与培训计划,得到了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等专家的指导和肯定。三是积极对接专业培训机构实施转移培训,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促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经协调,由爱心企业赞助举办托儿班,招收我村园外2-4岁幼儿,培 育良好习惯。
右一为凉山州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马俊走访贫困户 多措并举,坚守扶贫成果。在努力帮助群众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狠抓“四好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严格依法执行禁毒防艾、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多措并举,积极引导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有效限制高额彩礼、改变了比杀牛、赛烟花等厚葬陋习,注重财富积累,坚守脱贫成果。精准扶贫是一项攻坚战、持久战,很多工作方法和措施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通过一年的努力,补齐了麻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通信宽带网、医务室的短板,实现村“七有”目标。解决了义务教育、安全住房等困难问题,实现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目标。村容村貌也在逐步美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得到推广应用,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开办了农民夜校对群众进行培训教育,形成了有“四个好”内容的村规民约,逐步推动保障了“四好村”的建设,如期实现2016年贫困村退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