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资讯 > 正文

一年级孩子开新闻发布会!宁波赫德学校PBL课程究竟带给学生什么?

上个月,宁波赫德学校小学部一年级的孩子们向社会各界人士发起了“蔚蓝星球”双语新闻发布会,一起畅想蓝色未来。发布会上,孩子们展示了对于水资源的理解,从海洋生物谈及海洋现状,分享了自己对于目前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撰写环保倡议书,向“绿色宁波”公益组织捐款,贡献出自己一份小小而坚定的力量。

\

 

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来构建一个环境,而后学生们组建团队,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寻找适合孩子的驱动型问题

基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PBL该如何执行呢?怎样的驱动型问题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才能跟孩子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必须是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的有足够挑战的真实问题或疑问,更是整个PBL项目式学习的精髓所在。驱动性问题需要容纳开放的结果,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符合学习目标。

宁波赫德学校一年级“海洋奇缘“PBL课程的驱动性问题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各科目的融合性学习,在课程结题仪式上呈现出自己调查结果和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即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蔚蓝星球“新闻发布会。

\

 

学生们制作的环保海报

 

开启仪式上的水知识小课堂

在“海洋奇缘”PBL课程的开启仪式上,孩子们带来了生活中的“水资源”。在宁波市供排水集团的志愿者叔叔阿姨们带领下,个个化身为水质小化验员,亲身感受了活性炭神奇的“褪色魔法”。甚至检测了自来水ph值、浊度、余氯三个常见指标,与国际标准进行校对。

\

 

\

 

跨学科建立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海洋奇缘”课程不仅是PBL课程,同时还是一个Steam课程,横跨多门学科教学。这正是全课程的特点: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以系列主题为引领的综合性、生活化学习,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帮助孩子在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语文老师的“科学课”

\

 

科学老师的“戏剧课”

\

 

艺术老师的“工程设计课”

\

 

数学老师的“社会实践课”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奇缘“PBL课程架构设计中,老师们的教学从纵向看不仅兼顾基础知识,更致力于向其他科目探索延展;而在横向上,各个学课的授课内容又互相交织融合,相辅相成。

\

 

例如,孩子们在中文课上徜徉于《庄子·秋水》,探究“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不止何时止而不盈?”的奥秘。之后的科学课上就巩固学习了condensation(凝结),precipitation(降水),evaporation(蒸发)等知识,并且小组合作制作水循环海报。

走出课堂,开启场馆课程

作为“海洋奇缘”PBL主题课程的外延,孩子们带着这两周对海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心中还未解答的疑问,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进行了海洋展厅的场馆课程。

\

 

在这里,孩子们看到了海洋如何为人类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巨大力量。海水发电、港口运输、气温平衡......这些或模拟操作,或从荧幕上展现出来的“海洋能量”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保护“蔚蓝星球”的重要性。

“我们的课程设计一直源于孩子们最真实的生活 ,希望这个学习的过程能够成为孩子们有趣好玩、灵动饱满的生命体验。孩子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跟海洋有关的知识,更体会到人类和海洋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这里,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与世界的联系。”负责中方课程的副校长、特级教师程老师说。

\

 

随着课程的开展,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愿意用属于他们的“创意自信心”来完成课程项目,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寻找答案。我们相信,课程的完结并不是结束,而是孩子们探寻生活本质真正的开始。

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

关于宁波赫德实验学校:

成立于2014年9月,宁波赫德双语学校是一所放眼世界、融合中西、面向未来的高端民办实验学校。赫德旨在为中国家庭提供全方位、创新式、国际化基础教育,探索双语环境下的融合创新模式。学校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优秀传播者的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吸纳创新教育理念,帮助孩子通晓世界、建立跨文化的适应力及协作力,成为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学校开设幼儿园及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

编辑:Arra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