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液滴分析世界,用微流体模仿自然,用离子液推动卫星,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正在被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数字微流体”青年创新工作室的航天科研青年们逐渐转化为现实。
自2015年成立以来,206所“数字微流体”青年创新工作室从最初仅有几个人的小团体,发展成为了青年占比90%,博士占比80%,党员占比80%,有着“博士天团”美誉的年轻、高知,充满活力的团队。
秉承着“学以致用,服务主业,实现自身价值,助力创新转型”的初心,以微流体技术为核心,将航天科工二院206所传统主业——机电液与微系统技术这一颠覆性前沿创新技术结合起来,在创新中寻找机遇,在实践中寻找应用。直接对标国外最新前沿技术,积极开拓生物交叉以及空间动力领域,得到多项国家级的重要预研课题项目支撑。
“作为航天队伍里探索前沿的团队之一,将颠覆性技术真正应用起来,落到实处,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高辉博士。由高辉博士负责的空间微动力方向是数字微流体团队拳打脚踢拓应用的一个鲜活例子。
就技术条件而言,团队已经掌握了微电推系统研制的核心技术,但飞行试验是将系统推向应用的一项必经环节。如果按部就班一味等待安排,飞行试验可能遥遥无期,为了推进进度,团队主动改变传统思路,与商业航天合作,我们出技术,商业公司出平台,让空间产品跳出与“国家队”绑定的运营模式,走向完全的商业化的道路。
经过四个月没日没夜的紧张准备,2019年1月21日,团队独立研制的微电推飞向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微电推进系统的在轨验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批在立方体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
不仅在空间领域,秉着“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思路,团队在与多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知识产权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合作模式,从全局出发,找准新创意的落地点,综合多方的优势,为成果落地做全面准备。从过去单一的技术创新,到现在的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协同三创新,担子重了但是团队的精气神也愈发足了。
“数字微流体”青年创新工作室既是一个输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团队,又是一个培养优秀青年航天人的平台。航天科工集团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主任师、副主任师,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级拔尖/优秀后备人才,创新榜样……成员们的快速成长也不断吸引新鲜力量涌入。
同时,青年创新工作室为成员们提供了张弛有度的工作环境,活跃的创新学术氛围以及平等自由的沟通平台,OKR创新管理及评价机制、每周一会、资源共享平台、头脑风暴……通过推动成员之间以及与行业优势单位的交流合作,以期用智慧和灵感碰撞出新的创意和思路。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精神”。“数字微流体”青年创新工作室也将不忘“学以致用,服务主业,实现自身价值,助力创新转型”的初心,牢记“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前沿发展”的使命,助力中国科技水平的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