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淇县灵山街道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局,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把乡村振兴与群众增收紧密联结,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走出了一条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群众为基的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模式。
采取公司带动模式——2017年9月,灵山街道对凉水泉村采取“资产托管+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与河南中旅集团合作,对整村实施高端民宿开发。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完成了街区民宿、星空果岭、花田木屋等项目建设。该村通过公司整体租赁民宅、流转土地林地、“三员三小”就业、群众投劳务工和农特产品销售等五种方式与农户进行利益联结,户均收入增收达2.2万元。
采取支部带动模式——赵庄村以省级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为契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小吃街、网红桥、步步惊心等旅游项目,让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该村通过合作帮扶、经营分红、带动创业、品牌销售和充分就业等五种措施,让全村群众收入成倍增加。
三是采取了头雁回归模式——大石岩村通过县委的“头雁回归”工程,将省质监局副厅级退休干部徐光引回村中任职,自徐光书记回村以后,以思想教育为主线,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扭转了村内的不良风气,将全村的思想都统一到了发展旅游上。先后开发了蜘蛛山、西白流、群洞峡等旅游线路,并将旧校舍进行改造,成立人民大食堂发展餐饮和住宿业,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和培训经济。通过发展旅游,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该村集体收入一举实现了“0”的突破,并开始为村民进行分红。
(刘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