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资讯 > 正文

踏荆途尤未悔,《叛逆者》诠释的青年力量与逆行精神

近年以来,类型市场的“常青树”谍战剧不算高产,但精品占比高,从创新意识、审美旨趣到精神内蕴以及社会反响等多维度综合考量,表现不俗,《叛逆者》是其中之一。该剧凭借克制内敛、清新刚健的美学品格在同期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较高的收视率和播放量和受众的口碑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谍战剧自身的魅力。

青春表达的审美化与丰富立体群像的塑造

“我们平等地歌唱女性和男性”《草叶集》中掷地有声的诗句被巧妙融于电视剧《叛逆者》的故事情节中,成为男女主人公林楠笙、朱怡贞两个拥有纯粹而高洁灵魂的年轻人彼此走近的引子,亦将全剧带至“高光时刻”,展现出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进步青年身上独有的人格魅力,他们面对黑暗不卑不亢、不妥协亦不盲从的精神力透纸背,亦成为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

谍战叙事和年轻化并轨,与生活流交融是近年来谍战剧审美的重要趋势,“青春书写”成为承载特定年代精神气质,跟当下年轻观众共鸣的使者。不同于以往年轻化的谍战故事聚焦专注于践行使命、锻造信仰的新手特工成长,《叛逆者》真正将目光对准时代洪流中的进步青年,他们胸中热血涌动,用独立的人格与成长中的心境面对眼前的时局,如未经点染的白纸,走向何种道路,经历何种人生,是该剧跌宕起伏的紧凑情节之外,耐人寻味的的精神延展与现实叩问。

鲜活灵动的群像塑造是《叛逆者》实现卓尔不群青春书写的基础和前提。林楠笙、朱怡贞是同一时代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年缩影,前者成长于微,目睹世态炎凉却不改正义善良之心;后者得家庭庇荫,却没有为独善其身而偏安一隅。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定执着,不轻言放弃的青年力量,并非凭空而出,而是代代相传。而成就青年力量的源头,《叛逆者》中也有生动描绘。顾慎言、纪中原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以身为炬,身体力行让林楠笙、朱怡贞在暗中跋涉时有方向,有希望。在风华正茂最好的年月,这些青年革命者们将自己的荣辱甚至生死置之度外,用超乎常人的坚定心性面对黑暗,在泥泞中开出花来。

“邮差”代号的隐喻与现实“逆行精神”的互文

过去通信不发达,亲朋之间寄托关怀思念只能靠书信。驿路漫漫,邮差就成了跨越山海传递消息的使者,承载着远方亲人的希望温存和期许相思。《叛逆者》中,“邮差”的代号颇具深意,是信使,传递的却不再是相思,而是关乎大局的关键消息。在剧中描摹的时代背景中,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者一人可敌千军万马,提前获取消息,前方的战场上我方的战士就能少些伤亡。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通常谍战剧中的情报工作者们为了掩藏身份、传递情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叛逆者》中,“邮差”不再是单一的代号,而可视作身处敌营而信仰坚定、初心不改的革命者群体的传神写照,是青年群体的缩影,也是逆行精神的载体。早年经典的谍战电影《风声》中写道“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邮差”亦复如是。

难能可贵的是,《叛逆者》没有为了传情达意而大开上帝视角或强行说教,而是以冷静克制且有代入感的笔法娓娓道来,用与剧中人同频同步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及面对的信仰、立场的抉择:他们无从知晓胜利和光明何时能够到来,甚至无法确信自己是否能够等到,在极度无妄的环境里兀自坚守,方显逆行精神可贵。

这部由爱奇艺出品的热血燃情谍战剧自播出后便引发受众的广泛关注,在青年观众群体中反响尤为强烈。一方面得益于扎实的剧作功底、上乘的视听呈现以及演员对人物的精准把握为该剧增色不少,另外一方面还是在于《叛逆者》找到了与现实的勾连的“抓手”,令观众受到的不仅是“感召”,还有“共鸣”。成长于国家民族日益强盛的青年人比以往更加清晰的感受到盛世太平的可贵,尽己所能延续青年力量,传承逆行精神,或许这就是一部有价值、有温度的影视作品能够带来的真正的现实影响。而唯有始终铭记作为艺术创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的内容生产者,才能用生动传神的群像、高潮迭起的故事,将青年力量、逆行精神讲给更多当下的年轻人听。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