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资讯 > 正文

龙脊康特聘专家杜惠玲主任:一路奔跑,一路绽放

人生真的很奇妙,不同的选择会导向不一样的人生。杜惠玲医生从小就比较活泼开朗,她曾经考虑过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或新闻记者,渴望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看不同的世界。

可在高三下学期,在家人的激发和鼓励下,她认识到医生可以救死扶伤,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于是改变了想法,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康复医学方向),从此踏上了从医之路。

\

大学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帮助更多人缓解病痛

杜医生5年的大学生活过得十分充实,前三年一大部分的精力都是花在学习上,平时除了泡在课室和图书馆里学习中医和西医的知识,空余时间还会跑去其他医学专业课程旁听。

到了2010年,大三的时候,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她担任了铁人三项运动会志愿者,还因为表现突出荣获先进个人奖,这些经历和实践让她深刻感受到:能帮助解除他人的病痛,真是让人内心感觉非常踏实和充盈。

后来,杜主任带着这份热情,在学院成立了第一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义诊的形式助人。在她看来,成立这个协会的初心是希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缓解他们的病痛,并且让更多人认识到:很多疾病,预防远大于治疗。

\

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到龙脊康特聘专家

到了实习阶段,杜主任顺利来到了三甲医院康复科实习。康复科无需手术,只通过手法、物理治疗手段,就能缓解很多患者的病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实习三个月后,她遇到了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沈彤教授。“当时的我还是一个临床经验不足的在校医学生,沈彤教授介绍我到龙脊康学习,先从理疗师的工作慢慢做起,后来再到问诊、查体、写病历,一步步累积实践经验,通过这一年的学习经历,让我在与患者交流、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真的非常感谢沈彤教授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毕业以后,杜主任选择继续留在龙脊康为治脊工作出一份力,角色也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转变成临床医生。

\

“沈彤教授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导师,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正式入职龙脊康没多久,治疗脊柱侧弯的德国施罗斯团队访华教学,当时国内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却没有很好的保守治疗方案,于是在沈彤教授的带领下,她和另外两个治疗师一起报名了学习研究德国施罗斯的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治疗方法。

正是因为这次机会,为杜主任之后扎根在脊柱侧弯领域打下了基础。如今的她,不但带领了一支优秀的脊柱侧弯治疗团队,已经治疗了大概2万人次的脊柱侧弯患者,在脊柱侧弯保守治疗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在脊柱侧弯7D疗法培训班和德国施罗斯疗法国际认证班担任主讲老师,传授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方法,帮助更多脊柱侧弯的孩子。

明确目标努力向目标推进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人生的发展方向,杜主任建议在校的医学生们:在空余时间,可以多旁听其他医学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有助于找到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想要专注扎根的细分领域。

此外,医学生的能力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靠实践得来的,所以,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多向医院或门诊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学习,积累实践经验。

\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