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常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
建党百年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密不可分。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可以更好地勾勒出我党对民营经济地位角色的认识变化,彰显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的创新魄力,有利于更好掌握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逻辑,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涵养好促进“两个健康”的阳光和雨露,继续推动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实现新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生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地位始终尴尬而令人困惑。一方面原工商业者具有丰富的经商办实业经验,海内外联系广泛,是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工商业者头上的“资本家”帽子未摘,虽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所有制认识上的枷锁,但工商业者对未来仍然忧心忡忡。正是在这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从1978年到1991年底是民营经济正名和起步阶段。1979年6月召开的
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作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的论断;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从宪法高度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地位,民营经济重新焕发生机。截至1991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0.8万户,从业人员183.9万人,注册资金123.2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增加到1416.8万户,从业人员2258万人,注册资金448.15亿元。
1992年至2001年,是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发展的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首次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其中,从国家根本大法上再次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推动其迅速发展。截至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达到202.85万户,从业人员达2713.86万人,注册资金1.82万亿元;个体工商户户数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27万人,注册资金3435.7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私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升。1993年3月,23名私营企业家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亮相全国两会,登上参政议政的舞台。
2002至2011年,是民营经济融入世界、走向全球化阶段。随着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必要作用,更加鼓励支持其发展。一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市场地位充分认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005年2月
2012年以来,民营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营经济不再单纯地追求量的扩张和规模利益,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始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谋求理性发展、自主可控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
同时,党和国家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法治化保护进程始终不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逻辑
党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调整从来不是无序的,反而始终有一套内在的根本逻辑,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探索和对民营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智慧结晶,是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实现各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二是坚持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纵观百年党史和改革开放史,伟大的精神一脉相承,就是党与人民心连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对民营经济各项政策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营经济始终在肩的社会责任。在“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贡献了北京市四成以上GDP、近五成税收和七成就业,在“六稳六保”中作用显著,只有继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才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竞争。无论是几十年来始终推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公平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还是不断强化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体现的都是党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地位的尊重。只有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始终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力推动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启示
今年是
既要强调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还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五老火锅宴”上,
既要充分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成果,还要千方百计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继续完善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推进民企产权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律企对接、法务培训、法律风险评估等智力支持,全方面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民营经济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商会等组织作用,进一步构建政企沟通机制,做到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用计为企;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像当年“五老火锅宴”那样面对面与企业家打交道、倾听企业心声,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其始终保持与党和政府“同频共振”,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既要着眼现实促进民营经济当前发展,还要引导民营经济确立长远发展思想。进入新时代,企业粗放增长“挣快钱”的日子已经过去。要引导民营企业抛弃短视思维,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制定好自身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打造百年品牌;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承好五老等工商业前辈爱国、担当的光荣传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作出贡献。
既要承认国有与民营经济的差异,还要注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始终良性竞争、互补共赢,我国经济发展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从来都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整体统筹,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差异性优势,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整体性发展、融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