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干眼症为白涩症,是指白睛不红不肿,但是眼内干涩不适,甚至视物模糊的眼病。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环境干燥,化燥伤阴。二是郁火内生,津伤血壅,目失所养。三是年老体衰,气血津亏,精血不足。四是热病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
一、肺阴不足证。症见:眼干涩不爽,不耐久视,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红血丝),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反复难愈;可伴口鼻干燥,咽干,便秘;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治法:滋阴润肺。
二、肝经郁热证。症见:目珠干涩,灼热刺痛,或白睛微红,或黑睛星翳,或不耐久视;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或失眠多梦,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解郁,养血明目。
三、气阴两虚证。
症见:目内干涩不爽,目燥乏泽,双目频眨,羞明畏光,白睛隐隐淡红,不耐久视,久视后则诸症加重,甚者视物昏朦,黑睛可有细点星翳,甚者呈丝状,迁延难愈;口干少津,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脉细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患者概况]
韩某,男,51岁;
主诉5个多月前因眼干涩、不适,去晋城某医院于确诊为“干眼症”,经滴眼药水及激素治疗后短暂好转。但长期工作看手机后仍有眼干,甚至出现眼痛。刻下:面色偏黑,舌尖红舌苔薄白,脉细软滞、尺较弱
[分析]
眼干涩,可能津亏、津不上乘所致,脉滞示有阻滞,除滞、祛上焦热。
[中医处方]
柴胡、积实、白芍、炙甘草、红曲、蝉蜕、川节、玉竹、7剂
[调理结果]
二诊:患者诉眼干涩略有好转,眼痛消失,脉弦。
效不改方,
三诊患者诉除了熬夜加班会稍有干涩日常生活中干涩的情况几乎消失;后又巩固一个月,停药观察,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