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资讯 > 正文

从报告中看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与未来展望

在每年的大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国家各领域发展的前行道路。而铁路作为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核心支柱,在报告中的频频亮相,彰显出其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民生福祉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从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铁路在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截至2024年末,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历史性跨越16万公里大关,其中高铁网络更是延伸至4.5万公里,稳居全球榜首。这一庞大的铁路网络,编织起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脉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屠海铭提到的京港高铁,仅需8小时10分钟就能跨越2400公里,拉近了香港与祖国首都的距离,加快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脚步。这不仅是地理距离上的拉近,更是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加速,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铁路展现出了强大的担当。2024年,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安全平稳运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0万列。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铁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

同时,铁路始终坚守着民生底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国铁集团主动服务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脱贫地区铁路规划建设,新建便民道路,提升客运产品供给质量。公益性“慢火车”穿梭于多个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年脱贫地区发到旅客众多,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感受到铁路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报告也为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下,铁路部门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如今,铁路建设科技创新贡献率已超过60%,BIM技术应用覆盖率达90%,从装配式建筑到绿色施工,从智能运维到数字孪生,科技正深度融入铁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刷新着中国建造的速度与精度,为铁路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中国铁路将在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为货物运输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物流通道。

此外,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工作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这意味着更多的铁路项目将落地生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铁路运输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同时,代表们提出的加强航空、铁路“两网融合”以及将更多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等建议,也体现了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有望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中国铁路在报告的指引下,正以稳健而快速的步伐迈向新的征程。过去的成就令人瞩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在服务民生的宗旨引领下,中国铁路必将继续发挥国民经济大动脉的作用,为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画卷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熊奎)

编辑:Arra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