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一去不返回。16年的媒体生涯,4年农村创业经历,一晃20年都过去了。20年来,郭彦在考验中成长、在成长中追求进步,一路走来,亭亭玉立,从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怀着一颗感恩家乡的情怀,对农村事业的热爱;2015年当选十堰市张湾区中药材协会会长,2016 年8月被评为十堰市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同年12月当选为张湾区政协常委委员,2017年3月当选区工商联执委,2017年8月,他带领的十堰智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获得汉江流域“十大种植养殖业”品牌企业的称号。可谓是十堰市张湾区重返家乡创业的榜样。今天就带你聆听这具有传奇色彩中年男子从媒体从业者转型到农村创业的历程,看在他奋斗创业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郭彦,今年42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西沟村人。幼年时期他家里贫困潦倒,勉强糊饱肚子,没什么经济收入,连上学都比较困难,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在寒暑假和周末打短工挣点零钱支撑上学费用。因为贫困被人瞧不起、因为贫困被人拒之门外,在贫困面前他胆战心惊。父亲教导他不要怕穷,做事要有志气,要有恒心、决心和耐心,这些话语每当回想起来,都眼泪盈眶,在心里回荡很久难以忘怀。
大学毕业,为了生计,虽然找了一份工作,但不稳定也不理想。时常在想、在思考,不断的带着问题找答案,苦苦寻求着,翻阅着书籍、查阅资料,拜访成功人士;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探索着,寻找方向。最后选择做新闻媒体,一干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来让他成长很快,特别从事国家教育新闻媒体10年间,让他学到了很多,相当于又上了十年大学,基础更加稳固。随着时代变迁,文化产业改革深入推进,媒体成为排头兵。作为媒体从业人员面临挑战,今后又如何发展,方向何在,成为当时发展的焦虑。2010年,随着国家创业政策出台,他组建媒体创业团队,注册传媒公司。开始公司化经营媒体,很快风水云起,几年来,公司业务蓬勃发展,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支持。在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未来农村农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政策项目支持。你不防可以试试,不会影响到你的传媒事业发展,而且还能帮助你乡里乡亲,自己也能获得价值体现。2013年,在党的政策号召下,开始从媒体转向农业发展方向,走上为期一年的考察,结合西沟的土壤、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他一边做中药材试验、一边动员乡亲合作创业,在2014年10月当选合作社理事长完成了注册手续。从此以后,就走上回乡创业的道路。
万事开头难,作为从事媒体多年的郭彦,突然回到家乡西沟村搞起发展中药材,有些让人不能接受,遭受到家人的极力反对,乡里乡亲的冷漠。但他依然信念很坚定,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始终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干着,一步步往前走,探索着、寻找中药材发展方向,心里想不光自己干,还要带动乡里乡亲一起干,干出模样来。
在张湾区西沟乡西沟村,郭彦经常带领乡亲们在田间地头一起干活。教他们种植技术、分享管理经验、如何抵制疾病发生,让他们干活中不觉累,心情愉快。他虽然身材不大,干起活来却认真细致,能吃苦耐劳,成为远近乡亲榜样和依托。
回想过去,分析未来。西沟乡西沟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土壤环境,海拔高度在500—750米,按照科学分析,这里的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并且也有野生中药材品种80多个。说明发展这个项目是可行的。为此,经过反复思考,先后走出去到北京学习农业盈利模式;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中药材市场考察需求量,洽谈中药材收购情况等。到甘肃兰州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请求北京中医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学习专业知识、咨询十堰市农科院专家、邀请市、区农业局领导专家技术指导、政策辅导,接受培训等,共建中药材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电商五位一体发展模式,4年来总投资580万元,主要发展百合、天麻、杜仲、木瓜、川芎、黑芝麻等,带动农户138家,种植面积达1700亩,涉及张湾区西沟、黄龙、柏林;郧阳区城关、南化、五峰;房县城关、土城、竹溪土关垭等。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中发挥市场巨大作用,让贫困户既学到技术,又挣到钱,接受到教育科普,改善身体健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搞好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是创业创新的关键,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核心。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结合地块地貌、品种特性、生长规律,邀请专家检测分析,合理有效利用土地,播种新品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发生,做到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管理人员,以利益共享凝聚人心,实施齐抓共管、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紧紧围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坚持问题为导向,科技处理、技术为支撑、信息为财富、合作社为平台。依托科技创业创新,实施标准化栽培,规范化管理,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产增效,打造可持续发展中药材道路,塑造品牌,建立渠道营销,保障社员利益,促进合作社发展。
人才是企业生命力。选拔人才、应用人才、发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杠杆法宝。在基地建设方面,发掘西沟村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让他们发挥各自特长,能做什么。会干什么,做好什么,都发挥出来按照技能发工资,按岗位发放,相互比拼,开心而来,高兴而归,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科研方面,十堰智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市农科院签订长期院企合作协议,在生产中遇到难问题,随喊随叫专家到现场指导。在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区农业局局长魏照岂亲自带领领导班子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中药材长势,指导发展规划,给予政策辅导。电商销售成为中药材市场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大学生干事热情、激情的特点,联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郧阳师专等大学生联合创业,建立珍药养生网,由合作社提供产品,由大学生在网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共同打造种植、研发、销售一体服务体系。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结合中药材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努力做好以西沟中药材基地建设板块为中心,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旅健康产业、休闲乡村游产业、农民创业创新基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中药材增收致富。从去年到今,郭彦撰写的合作社创业文案,不断在媒体发布招募启事,动员农户积极参与、企业家投资。着力打造中药养生产业,休闲产业园,形成中药材休闲乡村游示范基地、创业创新孵化基地。
弹指一挥间,郭彦发展中药材4年过去了,由媒体转向中药材,经过历练,在困难中前进,在发展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一颗良好心态,他的坚持、耐心让人们看到发展的希望,赢得了信任,才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
合作社日益发展走向成熟,先后荣获“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中心中药材示范基地”、“十堰市老龄产业示范单位”、“汉江流域十大种植业品牌企业”称号,在成绩面前,他还不满足,积极开拓中药材对外市场,引导企业投资,扩大中药材产业基地,为张湾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