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梨视频 发布了一则视频“MMA俱乐部的格斗孤儿:不打拳只能回老家吃洋芋”,讲述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400余名孤儿进行格斗训练,视频拍摄的两名14岁孩子参加某商业表演赛在铁笼中进行格斗的现场画面引发了网友热议。截至目前 ,该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240万次。视频发布后,这群“格斗孤儿”被卷入了舆论的风暴,舆论多倾向指责该俱乐部利用这些孩子牟利,媒体的高度关注促使当地警方介入调查。8月16日,来自凉山州越西县的12名孩子全部被带回家,然而这样的处理结果并没有使公众接受,“阿杰被强行按手印,哭成泪人不愿离开”等视频的发布又一次引起了舆论讨论的高潮,公众普遍认为要继续保持对于这些孩子的关注和帮扶,遣送回家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截止至目前,微博话题#格斗孤儿#超5800万阅读量,有关“格斗孤儿”的新闻报道已有946篇。
(图片来源:王志安 微信公众号)
【网友热评】
网友对于“格斗孤儿”一事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部分网友认为孩子这么小年纪就要进行这样残酷的训练缺乏教育会成为社会隐患,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练习格斗或许是他们摆脱贫穷走出凉山的唯一出路,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1.素质教育的缺失恐成社会隐患
@Gologle:收养?这些孩子缺乏学校的教育,就靠拳头,以后有几个能出成绩,不能出成绩,又流落社会,就是社会巨大隐患。
@flyandsailbest:你认定他们只会在田间地头劳作么???难道他们不会凭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你听过没有?谁要是想反驳的,先把自己家孩子退学,然后去学打拳去。
2.应尊重孩子留下继续练习格斗的意愿
@sulphy洁璇:孩子们能有吃有喝有住的长大,到龄还可以当兵,加上一身本领还可能是特种兵,进入大家庭,这样比留在山里没人养不知道吃什么长大,可能还变成犯罪分子好太多了。
@关度:只要这些孩子是自愿的,没有被恶意欺辱,在拳馆的吃住条件远远好于在山里,那就支持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存状况。至于有没有人靠他们赚钱,那不是重点。法律不一定是绝对公平的,合法与违法之间是有灰色地带的。
@LULULUCY:十几岁正是学本领的时候,能学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这么多贫困地区小朋友投身体育事业,给吃给住还教本事,对国内形成更完善的职业拳击赛制也很有促进作用。哪怕以后不打比赛,考个证,去健身房教泰拳也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啊。
3.希望对这些格斗孤儿保持关注
@林屿沐歌:王局,你已经做到很好了,希望接下来你能保持和几个孩子的联系。对比他们的人生,拍成纪录片,也许这样才能最直观的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政府的决策。也希望在他们真正绝望时至少我们能联系到他们帮助他们脱离阿坝州的深渊。
@我是一颗小柠檬小柠檬:看到报道和相关的视频,眼泪都不知道流了多少。真的太痛心,太心酸了。明明是一群有梦想的孩子,却被生生的泯灭了,真的真的真的希望这些凉山的孩子们还能重新返回恩波格斗,实现他们的梦想!就算偷偷跑回来也是可以的,希望后续能继续报道,会时刻关注的。
4.政府职能的缺失才是最大问题
@有为青年2008qian2008:当地民政部门不知道有这么多孤儿吗?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政府安排在福利院里读书接受文化教育!!!
@杨泊捱:我希望大家不要骂媒体和当初批判恩波的人了,追根溯源这个悲剧的发生还是当地政府的错。我不知道当地政府是为了政绩还是面子,但肯定是为了自己所以一刀切断了孩子的未来。冤有头债有主,虽然媒体和网友有责任,但不能替政府挡了枪。
@HAO-OHA东:400人以后有几人能成才?还有小孩要是受伤了,俱乐部能这么好心养一辈子?这个问题更应该质问政府部门,未成年人在没有成年人的保护下,是可以这样“用”的吗?保障他们9年义务教育的钱呢?
【媒体观点】
1.义务教育不可被弱化
法制日报发布评论文《“格斗孤儿”事件持续发酵社会热议大量时间练拳是否利于孩子成长,专家:任何机构都不能弱化义务教育》,文中多名教育专家均表示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基本素质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接受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不接受这个基本的教育,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其中有国家的责任也有监护人的责任,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没有理由来弱化国民基本教育,弱化义务教育”。
2.俱乐部的“收养”不合法律规范
法制网发布评论文《“铁笼中的格斗”不能冲击法治铁笼》,认为根据我国收养法的严格规定,“这家以经营、牟利为目的的格斗俱乐部不具备收养孩子的资质和条件,大批量‘收养’未成年人已经在事实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3.解决问题手段欠妥
澎湃新闻发文《深观察|“格斗孤儿”被遣返之后就前途光明了吗?》,评论员在文中表示,这些格斗孤儿返乡后的出路仍然渺茫,“我绝不是主张社会应该对‘格斗孤儿’和打黑工的少年听之任之。但是在设计解决方案时,我们不能有‘何不食肉糜’的想法,而应该认清现实的困境。发现他们、帮助他们,绝不能止于让他们从我们眼前消失”。“我们必须考虑,在此时此刻,什么样的道路对他们最有利。这是一个难题,但至少要多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这需要各方面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考虑,而不只是弥补程序上的漏洞,手段不能压倒目的。”
凤凰网评论文《哭着被拽走,这不是解救孤儿只是解决丑闻》认为,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给公众明晰的答案,在舆论的压力下,孤儿最终被遣返回家。“就目前的信息,在我看来,俱乐部提供了一条比我们常规印象中好得多的路,它承担起了一部分社会责任,甚至做出了一些本该是相关职能部门做的工作。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监督、保证孩子在俱乐部里不受虐待、权益不受侵犯,而不是违背其意愿,一刀切地把孩子与俱乐部隔离。”
4.国家儿童福利体系才是根治之法
中国青年报《如果不去打拳,“格斗孤儿”有没有更好的出路》一文认为“当然,凉山州的孤儿总数超过2.5万,即便恩波没有任何问题,一个慈善组织可以解救的孩子也很少。这些孤儿最终值得仰仗的,还是我们国家的儿童福利体系”。国家的及时、全面介入非常重要,但是恩波的这种行为不能被一棒子打死,其经验应该被纳入考量之中。
【舆情总结】
短视频自媒体梨视频与新京报《局面》栏目等媒体对于“格斗孤儿”的报道、拍摄引起了公众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网友针对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孤儿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在网络上形成了激烈的讨论。自7月20日至今,“格斗孤儿”事件已曝光近一个月的时间,然而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给公众详细准确的回应,只是采用了将孩子送回家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案,进而引发了公众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