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会员 > 正文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已经印发并经媒体报道为社会广为知晓。这份《改革方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足见党和政府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表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亟须对此给予重视、形成共识、政策保障、予以解决。

《改革方案》提出,“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需要政策体制机制的保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政治上保证”。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产业工人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被予以极高的尊重,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多次接见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并同他们成为朋友,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吴桂贤等是其中广为人知、深受人民尊敬的杰出人物,政治上享有很高的待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产业工人为此而骄傲,同时也以主人翁的态度无私奉献。当前,以重视知识分子的力度重视产业工人,十分必要。只要在政治上对产业工人给予应有的保证,产业工人给予国家、给予党和政府、给予经济建设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

“制度上落实”。产业工人的特性是纯朴,以朴素的感情投入工作,乐于吃苦,甘于奉献。但产业工人的眼里也容不得沙子,对人对己都奉行说到做到。因此,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制度上落实比什么都重要,说一百句空话也不如做一件实事。建立评选行业能手的制度以培养大国工匠,建立层级提拔的制度以保证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确保薪酬住房的制度以解决后顾之忧,用业绩衡量高下,用产品评定优劣,用制度壮大队伍。工人阶级不玩虚的,实实在在,好就是好,制度明写在墙上,落实在待遇中,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素质上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决定着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产业工人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人生价值体现。这同样需要确立培训制度、用人机制以解决。

“权益上保障”。以最大的努力确保产业工人的权益,是建设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必要工作。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全社会的事,牵涉的部门众多,如何协调落实,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