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会员 > 正文

狙击兵王是这样铸就的

瞄准镜里的精彩人生

——记武警河北总队沧州支队特战队员侯旭波

\

孤独的狙击手。10000秒的等待,只为那0.1秒的击发。

潜伏狙击课目,侯旭波曾一个人趴在野地里,一动不动地瞄准了近3个小时,时刻警惕着,等待目标的出现。

荣耀的狙击手。瞄准、击发、命中,凭着一支狙击枪,侯旭波先后站上全国、世界特种兵比武的领奖台,并荣立一等功,成为“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

面对巅峰荣誉,侯旭波始终保持着一名狙击手的冷静与清醒。他总说,相比荣誉,他更珍视狙击训练带给自己的成长和磨炼,让他学会瞄准目标、沉稳果敢、突破极限、精确命中。

这些,才是人生路上真正重要的东西。

\

“瞄准镜里的世界,变得完全不同”

有那么一段时间,侯旭波突然觉得自己不会瞄准了。

那是2014年,侯旭波刚开始真正接触狙击课目。2012年入伍的他,那时已是一名优秀的特战队员,突击步枪、手枪各课目射击样样精通。但当他拿起狙击枪时才发现,“瞄准镜里的世界,变得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放大的世界。在20倍瞄准镜的投射下,远端景况变得无比清晰。“夏天训练时,我们能清楚看到地上热浪的飘动。”侯旭波说。

但放大,也意味着失真。“在瞄准镜里,你只能看到远处直径不到5米的范围。再加上虚光、折射,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你想看到的。”侯旭波回忆,刚开始练狙击,瞄着山头找靶子,眼睛都晃晕了,依然一无所获。习惯了三点一线瞄准的他,突然感觉自己连目标都找不到了。

迷茫,但不会就此消沉。侯旭波的教官、世界狙击冠军张华告诉他:“你要习惯用瞄准镜去看这个世界,让它成为你的第三只眼。不习惯,就把它练得习惯。”

踏实的侯旭波照着做了。那段时间,他全身心泡在了训练场上。平时,和战友一起完成普通课目训练;周末,就一个人带着狙击枪加练,一趴就是一整天。慢慢地,他瞄出了感觉,摸到了窍门,找准了目标。

一次潜伏狙击训练,4小时内,在200米外、50米宽的地域内,随机出现一次隐显靶,目标仅显示3秒。

3秒,意味着你如果不能在1–2秒内找到目标,就会错失战机。侯旭波把目标区域划成几十个小方格,每一格内寻找突出标志物,然后来回扫视、认真观察异动。在潜伏近3个小时后,目标姗姗来迟。它刚一出现,侯旭波立刻发现、精确瞄准、果断击发,一枪命中。

侯旭波笑说,当狙击手时间久了,你就会习惯甚至爱上瞄准镜里的世界。在这里,风的流动、叶的颤动、子弹射出枪膛后的旋转,都化为美丽的光影,让你更加敏锐、细致地观察这个世界。

\

“我是一块石头,一动也不动”

“我是一块石头,一动也不动,我把雪放进嘴里,狼将看不到我的呼吸……”这是侯旭波最爱看的电影《兵临城下》里,狙击手瓦西里的一句台词。

控制心跳、控制呼吸、控制动作,甚至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名优秀狙击手必备的素质。“瞄准、击发,全身只有眼睛和右手食指第一节在动,这是狙击手的最高境界。”侯旭波说。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15年参加总队狙击手集训,一次训练结束后的随机考核,就因为教官说了句“成绩不好的罚跑冲刺”,临击发前,侯旭波一激动猛扣扳机,子弹飞到了九霄云外。

那次脱靶,给侯旭波好好上了一课。训练中、生活里,他用心学习如何控制自己、如何保持专注。穿针线、数米粒、十字绣,只是业余助兴;瞄准时降心跳、稳呼吸,在强干扰下准确击发,才是进阶课目。

“有人说,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但没有冷静沉稳的深思熟虑和不断总结提高的钻研精神,打再多弹也是白费。”侯旭波记住了师傅张华的这句话。

每次训练,他都会揣一个小本子。“第三发弹,9环,偏左。预压扳机时用力过猛……”在这本《训练成绩分析》上,每一页都贴着布满弹孔的靶纸和侯旭波的总结、反思。

有心人,天不负。侯旭波很快就成为全总队狙击手中的佼佼者。2016年,他代表总队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战比武。在多种姿势射击课目中,侯旭波顶住前一天比赛失利的压力,沉稳瞄准、果断击发,以147分的成绩一举夺得该课目第一。

战友们都说,练狙击久了,侯旭波的性格也在转变。从前的他,风风火火、简单直接,而今,他更加冷静沉稳、细致内敛。“狙击时要综合考虑目标距离、风向风力、空气湿度等因素,我必须学会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争取一枪命中。”侯旭波是在聊狙击,也是在谈人生。

“越是极限时分,越要沉稳制胜。”

呼吸急促、双腿抽搐,心脏几乎要蹦出喉咙,前一天剧烈的胃疼此刻已经麻木,因为全身上下每一处都在疼痛……“死亡奔跑”课目最后一公里,侯旭波艰难地突破着自己的极限。

这是2017年约旦国际特种兵比武现场,侯旭波和“天剑”突击队的战友们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在负重40多公斤翻越各种路障、奔袭10余公里后,侯旭波到达射击位置。陌生的地域环境、严重透支的身体,要命中290米外的目标,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倔强的侯旭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命中靶心。双臂抑制不住地打颤,他只能虚握枪,深吸一口气,开始瞄准。

目标找到了!侯旭波在极限状态下,凭借多年练就的枪感,一枪正中靶心,帮助队伍拿下该课目第一,并最终斩获团体总冠军。“天剑”首秀,一击命中,惊艳世界。

这次国际比武,让侯旭波成长许多。“以前,我们总是静静地等着目标出现,不慌不忙地瞄准击发。实战中,谁能给你这样的机会。”从那之后,他练得更勤了。奔跑在特战路上,侯旭波不断挑战极限、突破极限。

“咱们这款狙击枪有效射程是800米,如果在1200米的超远距离,能否命中?”某次训练结束后,侯旭波和师傅张华忙里偷闲,琢磨起这个极限课目来。据他们估算,受重力和风力影响,子弹会在空中发生巨大的飘移,瞄准点和弹着点可能会相差30—50米。

第一发弹,左偏10米,第二发就往右调一点……那天下午,侯旭波和张华就这样一发发地找感觉、一点点地去体会,直至命中目标。

夕阳斜照,侯旭波透过瞄准镜,看着子弹带着热浪,在空气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径直打在了靶子上。他心中的成就感不亚于国际比武夺冠。

也许,这就是一名狙击手最纯粹的快乐吧。

\

“眼前无镜,心中有镜”

“枪也是有灵魂的,你摸准了它的性子,才好驾驭它。”侯旭波此言不虚。因为枪械制造工序的细微差别,每支枪射出子弹的自然散布都会略有不同。优秀的狙击手,会在日常训练中摸准自己手中枪的性能,以达到百发百中。

如果是一支完全陌生的狙击枪呢?今年5月,再战约旦,侯旭波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国王的挑战”课目,要求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组委会提供的枪支完成射击。陌生的外国型号、陌生的瞄准景况,枪甚至还未校过,这个课目难住了所有参赛队。

“边打边校,在瞄准中找感觉。”侯旭波当机立断,第一个走上射击位置。手一摸枪,多年累积的枪感就让他沉静下来。凭着丰富的经验,侯旭波在测明距离、风向的基础上,对弹着点进行预估,不经调整密位,直接开枪射击。首发命中!队友们一阵欢呼。

当狙击手久了,狙击就会成为一种感觉、一种性格,直至成为一种本能。用侯旭波的话说,就是要做到“眼前无镜,心中有镜”。

这样的考验来了。今年10月举行的“锋刃”国际狙击手比武竞赛,新设置的“挑战狙击”课目,激起了侯旭波的求胜欲望。在这个课目中,选手使用的狙击枪瞄准镜将被遮蔽,他们将全凭感觉,对80—150米外的目标进行射击,也就是俗称的“盲狙”。

得知比赛细则后,经过短短几天的准备,侯旭波开始了向这个课目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在心里选准参照物。”侯旭波利用多年来培养的良好枪感,寻找瞄准目标的窍门,“我先用瞄准镜瞄好目标,然后再把它遮上,通过空瞄一点点找感觉。”

10环,9环,9环,8环,8环!正是靠着这一点点微妙的感觉,侯旭波在实战那天,连发命中,技惊四座,拿下了这个分量最重的单项冠军。

11月27日,河北总队为侯旭波隆重举行荣立一等功表彰大会。凭着这支狙击枪,侯旭波这个原本普通的陇南少年,淬炼锋刃、勇攀巅峰、赢得荣誉。而今,他已经瞄准下一个目标,发起了自己军旅人生的新一次冲锋。

你可能还喜欢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张金岭、孙延东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