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声,电灯亮了。
还记得3岁的我见到电灯时,父亲军帽上的五角红星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父亲抱起我,让我的小手轻轻地碰了碰灯泡……那是1978年的春节,在海南军区,窗外月明风清,这一幕永久地印在了我的心底,原来光和热也是可以触摸的!从此,那一束束温暖的灯光,成了我心灵深处永久的憧憬和向往。
叮、叮、叮……
1995年,我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差点撞上法院门口的红旗边上的铁栅栏。我兴奋地看着五星红旗,心里默默向它敬了个礼。
“报到!”我走进政工科,成为了开平市人民法院的一名会计。
那时的基层法庭都是低矮的平房,一个审判庭,一部电话,几张破旧的办公桌,就是整个法庭全部的装备。工作之余,我会去旁听法官开庭。家长里短的民事案子,抢劫杀人的惊天大案,无不触动着我的心灵。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上审判台,嘭的一声敲响法槌……
2000年与同事参会留影,前排中间为作者
后来,法院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林小娴,一个叫李继。他们是省法院选调来我院锻炼的,为我打开了通往法律的大门。他们告诉我,“即使农民有一座破烂不堪的房子,风可以进,雨可以进,但国王的军队不可以进”“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日月冬夏晴雨山川花竹禽鸟,都不如法律,因为法律有着更迷人的风景,是我们生命财产和安定生活最后的最根本的保障”“好运不会从天而降,越努力,找到的东西就越好”。
原来法律也可以这么诗意,这么迷人啊。
2004年,法院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平法院按照省法院的要求对15个法庭进行资源整合,将原来的一镇一庭格局撤并为五个中心法庭。其中的赤坎法庭融入世界遗产碉楼与村落中西合璧的元素,增加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圆形穹顶,成为当地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人民法庭和界遗产的碉楼与村落一同绽放它绰约的风姿,共同向世人展示司法的形象与权威。
而我也伴着法院的变化不停成长。2009年,我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法官。当我真正行使裁判权时,依然记得初识法的精神所带来的愉悦。前辈的青春热血如同一束光,带给了我不竭的动力。
去年,我成为一名员额法官,被任命为民一庭的副庭长。在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由我负责的家事审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发离婚证、联合当地妇联选任269名妇女主任担当家事调查员,家事调查员覆盖所有村镇及居委会,法官与家事调查员一起对案件进行回访等,我们努力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体现司法公开和对司法的有效监督,通过智慧和真情审理每一起家事案件,作出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裁判,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情。我们的家事审判,将家庭纠纷的和谐化解作为家事审判的首要指导思想,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走在江门的前列,司法服务如清风般吹在开平的每一寸土地。因我参与的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初具成效,我也荣立了三等功。
2018年,作者参加宪法宣传日活动
工作之余,我喜欢写点小东西。2009年,我获得了省法院的两项征文比赛的三等奖。次年,参加中国法院网举办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征文获优秀作品奖。
法院的每一次改革都印证着时代的脉搏、历史的变迁。我从一个只学过会计专业、对法律一无所知的女子,成为今天能肩挑重任的法官,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以及前辈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将永远是我心底温暖的灯光,伴我前行。
文/图·余小红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