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绍兴全市法院自2016年来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布绍兴法院首份执行白皮书。
2016-2018年,绍兴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14.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87亿元,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地毯式、压迫式的沉重打击。会上,绍兴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仲飞通报绍兴法院执行情况。
收案增长拐点出现
民间借贷占收案数三成以上
稳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执行能力的大幅提升。随着执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综合治理执行难格局的初步形成,绍兴全市法院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仅2018年一年,绍兴法院就执行到位金额146亿元,同比增长33.55%,远高于收案增长率。而2018年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仅为119.9天,比2017年整整减少6天。
与此同时,绍兴法院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持续发力,通过积极运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移动微法院等在线调解平台,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打造执行案件爆发式增长的减缓拐点。2016-2018年间,绍兴全市法院收案总数达14.9万件,虽收案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已经从2016年的30.9%递减为2018年的16.2%,尤其是2018年以来,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收案负增长的趋势,绍兴全市法院也首次实现结案数大于同期收案数,收结案态势良好。
从收案类型来看,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占比最高,分别占收案总数的36%、14%和13%,其中金融借款纠纷更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随着绍兴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传统企业因污染环境、互相联保濒临倒闭,引发大量金融借款纠纷。此类案件社会影响大,涉案财产处置情况复杂,因此对这部分留存案件的妥善处理和执破衔接等工作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硬仗’。
构建综治大格局
以合围之势铁腕治“赖”
很多时候,攻坚破难不仅是依靠法院的一己之力。
浙江某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民营企业在柯桥区已经营了数十年,拥有2100余名在岗职工、2629.67亩的占地面积,和年产80万吨化纤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化纤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但由于行业形势等原因,公司陷入困境。相关债权人陆续提起诉讼并进入执行程序,债务达到70.8亿元。
与普通的执行案件不同,该系列案情况复杂、金额巨大、连带担保众多,如果按照一般程序直接责令停产、腾退,将可能引发地区性经济风险和一系列社会问题。一面是众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面是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稳定,面对这样的情况,法院在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请求支持,并制定详细周密处置方案。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法院通过引入“准”破产管理人机制,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前提,仅用时八个月,顺利完成全部执行流程,相关资产以最高价16.19亿元竞拍成功。确保资产高效处置的同时,法院最大限度保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在绍兴中院的协调推动下,绍兴市委、市政府专题发文支持法院执行工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执行工作获得了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网络查控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查人找物难题进一步解决,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大格局逐步构建完成,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合围之势愈发明显。三年来绍兴法院累计纳入失信名单信息4.3万条,限制高消费8.4万余人,限制出境472人,司法拘留、罚款1.19万余人;累计以拒执罪移送公安417人,其中68人获刑。
五大机制:
从制度创新到全国样板
2018年10月16日上午,来自三省六地法院的三百余名执行干警和辅助人员、10余辆警车和34辆大型平板车一起来到了江西省宜春市一处厂房外。原来,新昌某公司和江苏常州某公司先后与江西某公司产生设备租赁合同纠纷并进入执行阶段。由于被执行人系当地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执行标的又是大型机器设备,且为跨省执行,难度极大。在绍兴中院牵头下,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六地法院组成“执行者联盟”,开展超大规模跨省协同执行,历时13个小时,强制返还价值3200万元的机器设备。
变“单枪匹马”为“团队作战”的协同执行机制是绍兴中院创设的“五大机制”之一。此外,还创设领导包案下沉机制实现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包案克难;媒体高度融合机制让“老赖”在聚光灯下无处遁形;警示案例推送机制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敦促、威慑作用;以“执行通知书确定的履行期限过后拒不履行的,一律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报告财产令送达后拒绝报告或报告不实的,一律采取司法拘留或罚款措施;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的,一律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律”工作机制更是让失信者闻风丧胆。相关机制先后在全国、全省获得推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绍兴中院调研后,给予批示肯定。
“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不意味着执行破难的“尾声”,在“后破难时期”,如何巩固和深化破难成果,探索建立符合客观规律的长效执行机制将是绍兴法院接下来的重要课题。绍兴全市法院将进一步健全联动协调机制,深化管理模式变革,把成果和经验及时固定,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顺应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来源: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