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镇雪峰村地处我县北部,与洞口县的古楼乡、花园镇交界。境内山高谷幽,水绿山青,屋宇俨然,空气清新。虽深藏着美丽,但也难掩贫困。该村1992人,人均耕地0.67亩,村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无厂矿,无企业,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脱贫致富,是该村祖祖辈辈一直怀揣的梦想。
在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以杨萍为队长、钟军为队员的县房产局扶贫工作队进驻雪峰村。驻村以来,他们用激情与担当点燃了雪峰村脱贫致富的梦想。
将帮扶村当家乡
杨萍曾在乡镇工作20多年,是一位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大姐,6次获县人民政府嘉奖。在乡镇工作期间,因公负伤,留下六级残疾。在唐家坊镇淞阳村扶贫时,又到省城医院做了脊椎骨矫正手术。虽满身病痛,但始终没有放弃扶贫工作。
2017年4月,杨萍再次担任雪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与队员钟军将扶贫村当家乡,逐户走访,精准施策,力求做到贫困对象识别、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事业建设、扶贫机制创新“五个精准”。驻村二个多月,共走访村民860多人次,精准识别贫困户101户310人。
由于扶贫工作任务重,上级要求高,又是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杨萍身患腰椎盘突出、白内障等多种疾病,双眼视力不足0.3。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特意买了两副放大镜,村里、家里各一副,便于看材料、写材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钟军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身患糖尿病,视力模糊,行动不便。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工作,他以每月3500多元的工资聘请专职保姆照顾父母。
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承诺,两位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在扶贫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将贫困户当家人
扶贫帮困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坐炕头、上田头、下地头,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摸实情、出实招、收实效。
初夏的一天,杨萍、钟军结伴到2组了解中稻抢插情况。在田边与贫困户向祖志、曾树荣、曾令强攀谈起来,建议他们开展稻田养鱼试点。第二天上午,工作队从鱼场花1600多元买回鱼苗,免费发放给曾树荣等12位贫困户。这些贫困户非常感激,表示一定要把鱼养好。
6月4日,杨萍、钟军和村干部在走访老上访户、贫困户袁再锦时,发现他晕倒在锅台前。于是,火速护送他到县中医院抢救,袁老才幸免于难。住院期间,两位队员及村干部多次到医院探望,袁老及家人十分感激。
7月26日夜,贫困户袁光桂在家中不幸被毒蛇咬伤,命悬一线。当晚10时许,杨萍、钟军和村主任连夜将袁光桂送往洞口县人民医院抢救,才保住了一条老命。
下期开学在际,几位贫困户子女无钱交学费,小孩子将面临辍学。工作队主动到县教科局对接,争取“雨露计划”爱心款5000元,4位儿童才免于失学。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两位扶贫队员将贫困户当家人,用真情演绎一个个帮扶故事。
将村里事当家事
如何开发扶贫产业,是工作队思考最多的事。在工作队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出口创汇的甜茶产业落户雪峰村。
经协商,由投资方免费提供甜茶苗,当地贫困户及村民负责栽种和采收,并由投资方付给社会工资。4年后,甜茶树归栽种的村民所有,公司按保护价负责回收。经过全面发动,已有63户贫困户和当地村民栽种甜茶430多亩,获利40多万元。甜茶,已成为雪峰村目前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
在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下,该村先后成立了梅花鹿、东山花猪、稻花鱼、青钱柳等7个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530多人。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最有效的手段。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全村累计投入240多万元,硬化通组水泥路2500多米,安装了15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136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面积达7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即将竣工……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工作队将村里事当家事,千方百计地做,真心实意地扶,做出了成效,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为表达对扶贫工作队的感谢之情,老党员袁再能用诗写道:“党施善政润山乡,扶贫干部驻村忙;不忘初心共筑梦,砥砺奋进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