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19日讯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山东、辽宁、甘肃等省份在这一天召开了 " 新春第一会 ",各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凝聚新共识、拿出新举措,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做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时指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
2月18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深圳召开的"2024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让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抓手。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黄坤明指出,要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2024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用市场育动能,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市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进一步介绍,2024年广东将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深圳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
“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黄坤明说。
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山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沿海大省,过去一年,山东的外贸韧性不断增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际使用外资居全国第五位,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地,发挥了大省挑大梁作用。2月1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将新年新突破的方向定为“开放”和“招商”。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山东位于开放前沿,必须敢于担当、勇立潮头,主动融入全国开放大局,加快构建对外、对内和制度型开放互促共进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让开放成为新时代山东最鲜明的标识、最突出的特质、最显著的优势、最强劲的旋律。
林武强调,要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开拓新市场、做大新业态、拓展新空间,稳定外贸基本盘,培育外贸新动能。要聚力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抓好专项整治,完善配套政策,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对内开放,让各类要素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要聚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外资准入政策,健全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机制。
如何以精准招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进一步介绍,围绕纵深推进先行区建设,以3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未来产业集群、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编制招引指南,完善招引项目库,对1545个储备项目深化论证,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新三样”等领域,优选100个左右引领性项目,省市一体、提级推进,吸引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来鲁投资,助推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
此外,全力推动济南、青岛都市圈规划落地,支持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济南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4个省级新区,抓好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再推出产业净地15平方公里,发挥好重大平台的招引示范效应。突出落地优先导向,对重大招引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能耗、煤耗、土地指标省级统筹,在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资金争取和安排上予以倾斜;用好6000万元总部经济发展资金、3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重点支持世界500强、央企、民营500强企业项目落地。
优化营商“软环境”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一年之计在于春,河北、辽宁、甘肃等地也在“新春第一会”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补齐经济短板等工作划重点、亮目标,释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强烈信号。
2023年,辽宁省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面打响新时代的“辽沈战役”。首战之年的成果令人鼓舞,2023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5.3%,自2014年以来增速首次高于全国。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月18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在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上再一次明确了“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目标,强调要抓紧补齐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海洋经济短板,力争早日实现“十个万亿梦”目标;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做好一季度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好、开门红。
郝鹏还强调,必须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撒手锏”,优化政策服务,用好法治利剑,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同日,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石家庄召开,这是自去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之后,河北连续第二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要不断提升要素支撑水平。让融资渠道更畅通,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坚持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秩序,不断提升市场活力,持续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甘肃的“新春第一会”则对政府能力作风提出要求,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把抓落实、快落实贯穿工作始终,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力争“开门红”。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强调,当前,甘肃省发展正处在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以优良作风提振精神、激发斗志。各级各方面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把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把服务水平调整到最优,持续提升营商服务、链条锻造、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效能,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为民惠民、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等领域寻求新突破,确保以效能的“换挡提速”保证发展的“增效提质”。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