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远水解不了近渴 豆粕短线想涨不容易

本周中期国内豆粕现货行情出现了止跌、并小幅度反弹的走势。对于行情的转变,人们的关注度更高了,原因很简单,豆粕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下跌,跌的甚至让人都麻木了,都不想关注了;但出现新的行情,到底是预示着开始转变,还是阶段性的小小昙花一现呢。

我们都知道,近来美豆持续围绕在播种、出口等消息方面波动,总体未脱离底部区间震荡。截止到周三晚7月合约收盘846.75美分,较上周四比上涨7美分左右,总体变化不大。截止5月17日当周,美豆种植率为53%,去年同期为16%,五年均值为38%;当周美国大豆出苗率为18%,同样快于去年和常年水平。目前美豆产区天气良好,机构预计今年美豆播种面积在8590万英亩,高于美国农业部此前预估的8350万英亩,产量前景利空打压期价走势,但寄希望于中国继续采购美豆又对盘面形成利多支持。

而国内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履行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采购美豆工作,传言将用于轮换300万吨储备,目前中国买家正在积极的询价,市场预期中国7月船期的巴西豆和美豆已经达到780万吨;而巴西继续保持强劲的对华出口,预计5-7月份中国大豆到港量月均在1000万吨左右。然而在国内养殖业恢复情况并不佳情况下,豆粕供大于求格局很明显,行情被迫继续偏弱。不过,因为中美贸易再度出现摩擦,受美国政府新一轮打压华为的举动可能导致新的贸易争执,市场关注重心向新一轮贸易争端转移,国内豆粕期货市场在本周表现偏强走势,豆粕现货在本周中期也出现部分跟强,截至到周四沿海地区主流报价在2640-2740元/吨,较上周仍下跌20-50元/吨。

因国内供应量庞大、部分油厂催提,豆粕价格走势受到抑制。目前中美贸易关系的市场发展尚存悬念,豆粕现货在进口量庞大、养殖需求恢复低迷的情况下,短期豆粕依旧偏弱为主;但短时阶段性走强的机会依旧存在。对于后期来看,由于中国面临第四季度大豆短缺问题以及中美贸易关系是否还会再升级,这对远期的豆粕市场影响尤为重要,但对短期预估影响不大,毕竟还有很多因素都存在变数,面对目前来讲,基本面上是供应严重大于需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1、中国四季度料面临大豆供应短缺问题: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5月供需报告,2020/21市场年度中国预计将进口9600万吨大豆,在国内市场压榨930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和7.5%,因畜牧业正在自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中复苏。

美国一位高级贸易官员表示,一旦9月份大豆收获季节开始,预计中国将开始购买更多美国大豆。然而,市场参与者对当前中美外交争端和悬而未决的分歧持怀疑态度。在过去两年中,双方曾两次达成休战协议,但随后都提高了贸易关税。“我认为2020年下半年充满不确定性,”农业咨询公司南方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Matheus Pereira称。“我们预计,随着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中美紧张局势)将会加剧。”

巴西贸易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4个月,巴西出口336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34%,其中中国占74%。一位农业分析师表示,到9月底,巴西可能没有足够的大豆出口,因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国内大豆使用量也有所增长。Futures Internationa高级大宗商品分析师 Terry Reilly表示,假设2020年巴西大豆出口到9月将减少,那么从10月至2021年1月美国大豆出口预计将增加。但Terry补充称,如果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2020/21年度中国的大豆进口可能会较此前预测低7%,至8700万吨。

2、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导致农产品低价,美政府或宣布补贴,或引发农民大豆惜售:

5月19日,美国白宫宣布,农民和牲畜生产商可以在下周开始通过新冠疫情食品援助计划(CFAP)申请获得美国农业部的直接援助。种植玉米或大豆等农作物的美国农户将根据其2019年产量的一半或截至1月15日手中的库存(取最小值),获得新冠肺炎疫情援助款。美国农业部称,大豆的援助金定为每蒲式耳45美分,玉米援助金为每蒲式耳32美分,硬红春小麦援助金为每蒲式耳18美分。大麦,油菜籽,棉花和燕麦等其他作物亦适用该计划的援助款;同时对特殊品种作物和牲畜养殖商进行补贴。这是美国政府4月份190亿美元救援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向种植户直接支付160亿美元以及大量购买肉类,奶制品,蔬菜和其它产品。根据该计划,生产商最初将获得其预期付款的80%。剩余的20%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到账。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