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青海同仁:六箭齐发 全力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载体,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抓手,高位推动,多管齐下,精心构建“一地两创三促四园五带”产业布局,坚持谋农、强农、富农、助农、优农、惠农,全力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农副产品。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农副产品。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位推动“谋”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掌握市情、农情,围绕区域内特色产业、生态类型、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一地两创三促四园五带”产业布局,出政策、补短板、强投入、打基础,高规格高标准召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同仁市2022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从1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从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资金支撑等方面创新同仁特色乡村产业发展。

  特色种养“强”农。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在隆务镇、黄乃亥乡、加吾乡、曲库乎乡等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撂荒地、低产田和贫瘠地等土地资源,着力打造油菜、黑青稞、饲草、马铃薯“四个万亩”种植业基地。推动农业和文旅深度融合,打造7个休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色彩农业。紧扣牦牛、牦犏牛、藏羊等优势产业,挖掘本地牦牛、藏羊原始品种,打造同仁市“热贡佳加哇娄”保种基地、“热贡尕玛顿丹”藏羊扩繁基地。

羊群。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羊群。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帮扶车间“富”农。紧紧依托热贡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采取“政府+帮扶车间+脱贫户”等模式,通过收徒传艺培养热贡艺术匠人,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今年以来,全市23家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工坊)营业额达到2950万元,直接带动从业人员676名,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通过传技带徒辐射带动全市唐卡、石刻、泥塑等匠人实现就业创业。热贡龙树画苑作为“乡村振兴帮扶车间”,自成立以来,共培养热贡唐卡艺人528名,年生产唐卡、堆绣、刺绣达500余幅,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创新模式“助”农。探索建立“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股份合作、农牧互补、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高效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万头犏牛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生态牧场建设。扶持自然村(社)开展股份经营,鼓励发展种草+半舍饲+放牧经营的生态牧场经营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以评定星级的形式,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健康发展。开展家庭经营高质量发展示范行动,带动家庭经济规范经营。探索藏羊、牦牛、牦犏牛、青稞、马铃薯等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组建产业联盟、产业集群,形成聚合发展。

  生态建设“优”农。持续净化农牧业产地环境,加大源头防控力度,实施耕地地力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强化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严守耕地红线、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加强科学施肥、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有机叶面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大草原牲畜有机认证工作,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畜产品原产地质量监测工作,新建兽医实验室和业务用房,填补全市无兽医实验室的空白。

  品牌营销“惠”农。立足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农畜产品标准化建设,围绕“青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绿色、生态、有机”产品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申报“同仁藏羊”“同仁犏牛”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扎实做好“热贡尕玛东丹”种畜品牌申报工作,积极培育种畜经济。同时,依托州市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园区建设,注重“筑巢引凤” ,积极组织乡村振兴、农牧、文化、工信等部门,赴江苏等地积极争取落实东西部合作资金项目,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农畜产品经营体系,提高农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优化营商环境,拓宽输出渠道。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