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农业是民生的基础保障,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一号文件”曾对中国乡村发展作出战略安排,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不但把家庭农场首次写入其中,且着重强调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先前,中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化学性生产资料。有统计表明,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左右。农药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70%,有60%-70%残留在土壤中。我国目前每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率高达40%,这些农膜在15-20厘米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很差的难耕作层,很难被分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健康威胁,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水天共享坚持以生态为首,以农为本,以“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生态休闲”为发展方向,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天共享以农村产业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方向,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业的整合集成和优化组合,并最终打造出集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生态于一体的生态农庄——水天共享生态庄园。

水天生态庄园坐落于贵阳市白云区,位于占地面积3684亩的长坡岭森林公园,是水天重点打造的“互联网+实体”智慧农业项目,同时也是贵州省“互联网+”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水天生态庄园秉承"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建设理念,以“体验生态、健康休闲”为建设主题,为游客精心设计每一场洗肺之旅,是融自然生态与保健养生为一体的天然森林氧吧。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水天生态庄园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农业发展的共同体、农耕文化的传承体,建立以来呈现出发展加快、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自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水天共享积极推荐互联网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水天生态庄园即是“互联网+农业”的田园综合体。以“互联网+”作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水天共享通过对农业的投入,加快领域融合、技术融合、要素融合、效益融合,带动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互联网+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发展边界

水天共享对“互联网+农业”的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供应链效率,实现数据可视化、市场可视化,使生产产量可控,同时打破了传统,重构了农产品流通方式,突破了传统农产品产销方式。未来还将通过建立新的信息来源渠道,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加持下,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最新最全安全信息,提高消费市场安全感,为农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