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知道乡愁的滋味!有时候不是因为身在远方,而记不清那金黄的稻田,而是你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却感到很陌生。
我是个九零后的农村人,我们这一辈人如今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在社会中滚烫,被现实无情打压,每次感觉压力大的时候,我总想着回到农村,只有那里让我感到最真实的舒适。
时代在改变,农村也变了。
故乡的路不再那么泥泞,有时候想起儿时跌倒的情形,那都是在梦境中,农村四通八达,路面是又平又宽。楼房四起,而那泥瓦房的样子,只是狠狠印在我的心里,文明与进步,促进了这时代的变迁,不得不说,生活质量大有提高。
有得到就会有失去,生活好了,农村也变样了。
如同北大社会学家所说的,农村正在凋敝。每次想要回去放松身心,和朋友谈谈心,可是,同龄人早已不知去向,我走在乡间小路上,望着高楼,曾经的那些大树,或许早就已经和建筑物融为一体了。
看到荒田,过去和弟弟在田间打闹的样子浮现在眼前,美好的东西总是一逝而过,我被强行拉回了现实,家里的田留着有好几年了。
有的人说:“小时候不管怎么看,天都是蓝的,水都是清的。”没办法,那都是小时候呢!
人都去哪了,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有的人是因为年少轻狂,要出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想,更多的人是生活所迫,我好几个叔叔都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工厂。
为什么不在家乡奋斗?农村毕竟是农村,有局限性,就比如我,学了个中药学,农村没有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只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村里年轻人少,但是一些年纪大的,依然在为我们守着村子。
我时常看见老人孤独地坐在房子旁发呆,那时候,我眼泪也在肚子里流淌着。
土地荒芜,也许是家里老人无法下地耕作,也许是懒。
这个时代,手机让人又爱又恨,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手机上,有时甚至是忽略了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在农村也是如此,大家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一些条件稍微好的人,也懒得种地了,反正种地也不能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
我家的条件一般,前几年还种植桑树养蚕,现在赚不到钱,父亲宁愿在村里打零工,都比在地里干活强。
在我的老家,很难看到清澈的溪水。
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大量的垃圾,堆积在小溪里,尽管人少,但日复一日往溪边投投掷杂物,水就这么被污染了。让人无语的是,有的人电鱼,导致了大量的鱼群死亡,要是鱼多,还可以净化一些杂物,现在真的是污染得不成样子。
农村凋敝还不只是这些,只有真的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知道,比如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的是冷漠,有些地方的村民,利益冲突更大。
这些现象我们无法改变,有的人心忧,我不认为该心忧。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农村的发展必定会经过一个过程,才能跳到另外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习惯这样的方式就好了,当然,拒绝污染,我们可以为溪水的污染作出净化行动。
当我们享受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有的东西要失去。
用平常心看待就好,说农村凋敝,我看这说法不妥当,它只是迎合了这个时代罢了!
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给更多的农村人提供了就业的条件吗?
既然年轻人出去打拼,那部分人也可以在农村打拼,对那些荒地加以整理,再做一些规模稍大的种植或者是养殖项目,不正是可以赚钱吗?虽然现在我不在故乡工作,但我对那土地念念不忘,想着如何利用起来,大家不妨考虑着这么做。
不是说农村人少,而是分布的地区不同,有些条件好的人,到外面买房子了,那另当别论。
想到这里,收起了我的乡愁,坦然面对孤独,农村依旧是我向往的地方,不忘初心,方能长久。
那些好朋友其实都在,过年回去多喝两杯就是了,很庆幸,农村也有了新的模样,我本以为是变了样,实际是披上了新装而已!我决定每隔一段时间,我要回去一趟,感受那些故乡古老的气息,让心底的美好,绽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