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提升乡村魅力,象山镇河林村“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每天天微亮,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的保洁员就带着清洁工具,推着小车开始清扫,负责清运的保洁员则用清运车把收集点的垃圾转运到中转站。而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过的是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崭新的农民自建房,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通过一系列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乡村魅力,河林村也迎来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发展乡村旅游促脱贫致富的新路。

剑指环境脏乱差

河林村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村庄紧临赣江支流、河多地平,便于发展水产养殖。由于建设规划落后和产业单一,昔日河林村的村容村貌呈现出“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路、不见新貌”的状态。以往因缺乏排污设施和长效保洁机制,加上村民卫生意识淡薄,村道、池塘成了村民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所,形成“垃圾靠风吹,池塘就是污水塘,旱厕到处建”的脏乱局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提升乡村魅力,象山镇河林村“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以前路面没有硬化,雨天一脚泥,感觉很不舒服,门前塘水体又黑又臭,尤其在夏天,异味随风飘进家里,都不敢开窗。”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村老党员熊运选一脸的愁容。

脱掉“脏外衣”,还原田园景。为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美,河林村按照“分布实施、标本兼治、全面发动、干净彻底”的原则,强化资金保障,推进污水治理,建立村级污水处理站,年处理污水达100余吨,让村庄绿水长流;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500余万元,以九房、新支两村公路、主干道两侧为重点,对村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坚决整治,实现村庄环境大提升。

“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道路天天有人清扫,垃圾及时清理,环境变好了,空气也清新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熊运选高兴地说。

打造和谐宜居屋

8月27日,俯瞰河林村,蓝天白云下,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沿沙口河堤曲折蜿蜒,一派山水生态田园风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提升乡村魅力,象山镇河林村“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曾经残旧的砖瓦房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一排排新楼房拔地而起,泥泞难走的乡间土路早已告别历史,舒适平坦的水泥路、沥青路逐步“走”进每家每户……

为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河林村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内80余栋民房进行提升改造。按照风格相对统一、色调相对一致、立面相对协调的要求,对民居房顶、房檐、外墙、房屋四周进行立体化改造和功能加强,大大增强了房屋的视觉效果和排水防水功能。

启动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初期,少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给改造工作造成一定的阻力。针对该建设点的具体情况,象山镇、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积极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取得村民的支持。

“以前觉得房屋立面改造会影响房子的质量,不想折腾,后来发现别人的房子改完后效果很好看,我就特别想做。”看着自己新改好的房子,起初不同意改造房屋的河林村贫困户熊典寿笑呵呵地说道。

建长效管理机制

整洁美丽的乡村需要呵护,为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保证农村脏乱差问题不反弹,河林村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多措并举,按照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一方面,请村里的贫困户参与到卫生保洁的公益岗位上来,每天上、下午两班制清扫,做到定人、定点、定岗清扫,村民也自觉参与门前卫生的维护,垃圾做到定点收集、日产日清,长效保洁;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成员、村小组长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提升乡村魅力,象山镇河林村“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同时,该村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理念融入秀美乡村建设,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亮化和门前塘整治等建设;完善党员活动室、爱心超市、天网监控等设施建设和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秀美乡村。

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换来的是河林环境面貌的大改变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升级,生活环境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点赞和支持。

为了看得见乡愁,河林村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美乡村建设。除了人居环境卫生的整治外,村里还在农村电网、道路安全围栏等硬件上进行改造。“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下一步,村里将把所有的路面改造提升纳入议事日程,按照乡村旅游运作的模式与旅游公司合作,建立休闲采摘基地,逐步探索发展民宿经济,使河林村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目标迈进。”谈及此,市政府办公厅派驻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第一书记曹龙友的话掷地有声。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