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山东汶上县次丘镇农技员郭庆凯:稳产高产技术集成贡献大

每年一进入6月,郭庆凯都会异常忙碌。郭庆凯是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农办主任,也是一位有着20年农技推广经验的农技员。

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头等大事就是“三夏”开始的这场麦收。6月12日中午,郭庆凯来到了曹场村,这里基本上都是几百亩成方的高产创建田。种粮大户刘宪礼今天开始麦收。收割机轰隆隆地发动着往前走,没走十几米就停了下来。农机手说,小麦太湿,不到收的时候。郭庆凯把地上的麦粒用手拢了拢,让刘宪礼去测测含水量。“湿度有点大,估计还是前几天那场雨造成的。”他说。刘宪礼回去一测,果然超过了含水量13%的标准,麦收只能再等等了。

说起这20多年来参加的夏收,老郭感慨自己是亲眼见证了汶上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为农技员,他的任务就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教农民科学种田,可是说实在的,过去一家一户的散田,有些技术用起来成本高还不实用,随着50亩以上种粮大户逐渐增多,特别是上百亩连片的地块,农业科技可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几年,次丘镇在高产创建示范田上下了很大功夫,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一套技术集成让土地在增产增效上有了质的变化。“播种时,我们教农民小麦要宽幅精播,玉米要单一精播,种肥同播,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并且减少使用种子数量,为农民节省了成本。施肥时我们告诉农民要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缺什么补什么,化肥和有机肥结合起来使用,达到最好的施肥效果。管理时我们联合合作社搞一喷三防,并且配备太阳能杀虫灯,减少农药的使用。基本上整个管理的过程中,都是一整套集成技术的相互配合以保障最后的稳产增产。”老郭说。

技术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也得跟上。就拿浇地来说吧,老郭指着田里偶尔露头的出水口说:“现在农民在射频控制器上一刷卡,水就自动从出水口中出来了,过去浇地那是全家3~5个劳动力齐上阵,现在一个农妇就可以轻松完成了。”“还有更先进的。”老郭带记者来到附近的马庄村,这里有2015年才安装使用的指针式喷灌设备,一台指针式喷灌设备可以辐射 200亩田地,“200亩地,一天一夜就浇完了,这在过去,是4个人半个月的工作量。”老郭说,指针式喷灌可以调节灌溉速度和水量,和过去农民用软管大水漫灌不同,这样既节水,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关键产量还提高了。

在西温口村,种粮大户林凡华的500亩麦田旁,镇植保站、土肥站的农技人员都在,看着麦穗的密度,郭庆凯估计林凡华今年亩产达到1200斤不成问题。林凡华是山东农业大学的毕业生,2010年回家创业,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但他的体会是,种田关键还是得听农技员的,他说:“他们是用最经济的办法教你种地。”

麦子抢收上来,在抢种下一轮玉米之前,要把留下的秸秆处理掉。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收割机已经在麦收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了。老郭不断地给农民讲秸秆还田提高地力的好处,农民相信他,听进去了,也就没人烧秸秆了。“我们镇99%的秸秆都实现还田了。”老郭说。

技术集成为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升级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种粮的比较效益才显现出来了。“指导农民种地有20年了,这几年才感到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有干劲儿。”郭庆凯说。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