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 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

4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在新征程起步、“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林草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森林、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国土绿化、森林草原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长制、荒漠化防治等各项林草工作有序推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草原保护修复工作作出重要安排部署,开启了草原保护修复的新征程。会上,国家林草局草原司司长唐芳林介绍、解读《意见》相关内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重要基础,标志着草原进入加强保护修复的新阶段。

唐芳林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超载过牧加上气候变化影响,90%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不断强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草原总体退化趋势,部分地区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比2011年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

《意见》提出,草原保护修复要坚持4条工作原则: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系统治理,分区施策;坚持科学利用,绿色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唐芳林强调,《意见》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7%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彰显。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此外,《意见》还对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