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林长制”“河长制”,从今年开始“田长制”也要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顾名思义,田长就是管理良田的人,那么田长到底怎么管理?来看记者在河南的采访报道。
吴书听是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还是村里的田长。每天到村里的田里巡查,微信拍照上传他们村耕地现状,是他田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河南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田长 吴书听:
早上转一圈,晚上转一圈,发现有什么东西了,当时传上去上级就知道了,保护我们这1537.3亩地,一点都不能流失。
宝丰县赵庄镇共有耕地4.7万亩,实行“田长制”之前,耕地巡查由镇自然资源所负责,所里5个人每天开展巡查,才能确保每个月将全镇的耕地巡查一遍。2020年下半年,河南省开始在宝丰县进行“田长制”试点,由县乡村领导担任田长,构建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
此外,在宝丰县各个村的田间地头都有公示牌,扫描二维码,就能联系上所在区域地块的田长。当地还把空心村整治、大棚房治理等工作整合到田长职责中,织密织牢耕地保护监督网。目前,河南省宝丰县53万亩耕地已经全部纳入到了田长管理范围内。
河南宝丰县总田长 许红兵:“
田长制”的稳步推进,使我们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新机制。半年来,我们共接到上级交办的耕地违法线索同比减少了31%,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发生率下降为零,压实全员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河南,全国多地都在探索建立“田长制”管理机制。前不久,北京市也全面推行“田长制”,年底将全面建立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保护好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天津还将“田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书;山东则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指导本区域内“田长制”建立,明确“田长”职责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