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黄山市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聚焦补齐社会公共服务短板,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兜底线。完善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工程,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农村养老服务完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5个,累计投入资金264.22万元。落实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两项政策,精准动态施补(救)。
惠民生。就业促进工程优化政策申报流程,深入发掘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开展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为区域内失能、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建成4个农村助餐点。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1388处,覆盖服务人口39.93万人。全市共建成“惠民菜篮子”门店26家,实现区县全覆盖,让利金额400万元。
保健康。完成35-64岁农村妇女22480人宫颈癌、15987人乳腺癌检查,逐步提高“两癌”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让农村老年人在门诊就医中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结合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对行政村健身设施配建情况摸底排查,做到应修尽修、应建尽建。聚焦食品安全,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
优服务。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拓展15分钟阅读圈服务半径,为城乡居民均享公共文化资源探索实践。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全覆盖,着力解决家长“接娃难”问题。全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列养率100%,实施提质改造工程109.1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