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退耕还林,油茶助农增收。 (本版照片由省林业局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赵辉
冬日,竹溪县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不少观光客慕名而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竹溪县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地处秦巴腹地的竹溪县资源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该县抢抓全国、全省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机遇,着力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崛起示范县”。20多年来,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40.18万亩。其中,第一轮完成31.05万亩,第二轮完成9.13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10个国有农林茶场,超20万人从中直接受益。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竹溪县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全县推进木本油料、生漆和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依托8个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成功打造天池垭AAA景区、岱王沟AAA景区,建设八卦山、源茂等一批国有林场“美丽乡村”。
如何保障退耕农民“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汇湾镇将退耕还林农户种植的茶叶与梅子垭茶场发展的2万多亩茶叶实施集中经营管理,农户在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同时,茶叶实行保护价收购,带动1500余户茶农从事茶叶种植、务工,人均年收入达1万多元。山区小镇变成茶叶强镇,实现了农户、企业共赢。截至目前,全县以此种模式新发展茶叶15万亩,全县茶叶总面积达33万亩,基地规模跃居全省县市前列。
退耕还林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竹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补助资金5.15亿元,惠及15个乡镇、10个农(林、茶)场的216个村24万余人,人均增收3000多元,促进2.5万户脱贫。农民称退耕还林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