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闸蟹,很多人想到的肯定是湖里养蟹,那么如果我告诉你有人在山上养蟹,你认为可能吗?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樊霞就在重庆市武隆区一座山的山顶上,养出了大闸蟹。仅仅三年时间,樊霞就把一个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做成了,靠着养螃蟹她一年卖出五百多万元。那么,樊霞是怎么做到的呢?
只要有希望,我就必须去
2011年,来自重庆市的樊霞高中毕业,随父母去浙江杭州开火锅店,却在当地的一次饭局上,无意中吃到了大闸蟹。被大闸蟹的美味所折服的樊霞,想到家乡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水质很好,是不是也能养大闸蟹呢?
从那以后,樊霞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回乡创业养殖大闸蟹。当天夜里樊霞就上网查询关于大闸蟹的信息。她发现,大部分有关大闸蟹的信息都与阳澄湖有关,为了一探究竟,2011年5月初的一天,樊霞拿着三万块钱,去了阳澄湖。
虽然在网上查资料时感觉阳澄湖遍地都是大闸蟹,可当樊霞真正到了阳澄湖镇却一只大闸蟹也看不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
樊霞来到阳澄湖是五月份,大闸蟹还没有长成上市。到了第四天,还是没有看到大闸蟹的樊霞,一个人坐在旅馆附近的广场上急得哭了起来。而就在此时,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在得知情况后,男子决定带樊霞去一个有大闸蟹的地方。
在当时的樊霞眼中,这个人简直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她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得去,必须去!
在陌生男子的带领下,樊霞来到一个大闸蟹交易市场,并认识了一个叫徐永杰的养蟹人。这让樊霞喜出望外,然而徐永杰却并不想搭理这个当时才20岁的年轻人。
那时,徐永杰并不信任突然到访的樊霞,直接拒绝了樊霞想学习养殖大闸蟹的请求。没办法,樊霞只好先回到了杭州,继续在父母的火锅店帮忙。
生死攸关
2011年7月的一天,樊霞走在杭州的大街上,突然发现了一件事,而这件事,一下子拉近了樊霞和徐永杰的距离。
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樊霞偶然发现有很多卖螃蟹的商家设计的标识,都和徐永杰家螃蟹的标识很相似。她就想,这一定是有人侵权。于是樊霞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徐永杰。得知情况后,徐永杰就让樊霞为他拍照取证。在樊霞的帮助下,这件冒名顶替的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事后,樊霞又一来到阳澄湖找徐永杰学习养蟹,这一次,徐永杰没有拒绝,但他始终觉得樊霞家住在山区,那地方的水质和气候环境都不适合养殖螃蟹,所以也并不支持她。
来到苏州后的樊霞找了一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找徐永杰学习养蟹。2013年,樊霞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回乡创业。但是,家乡重庆地处山区,池塘都很少有,更别提苏州那样的大水面了。摆在樊霞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场地问题,到哪里去找适合的场地呢?
2013年12月7日,樊霞回到了家乡,她首先向武隆区水产站站长求助,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场地和站长描述了一下。但是要找到合适的养殖大闸蟹的场地实在太难了。
直到2014年元旦,樊霞突然接到电话,说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在这座山顶上有一个三百多亩的水库,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樊霞确定好场地,准备买苗种,她只认识徐永杰一个养殖大闸蟹的,两年的学习让樊霞清楚地知道,蟹苗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买。她给徐永杰打电话,希望他能来这里看看,而徐永杰却一口拒绝了。
到了2014年3月,眼看着下苗的最佳季节就要过去了,樊霞真的急了,于是,她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樊霞给自己买了七份意外保险,居然站在马路中间给徐永杰打电话,为的就是想让他来亲自看一下场地。
樊霞的举动让徐永杰很意外,但同时也被这个90后女孩的执着所感动,第二天徐永杰就来到了重庆。实地看了六角水库以后,徐永杰认为这是个养殖大闸蟹的好地方。此时已经是2014年3月底了,是一年中大闸蟹投苗的最后期限,徐永杰当即回到苏州,给樊霞空运了两万五千只蟹苗。
蟹养出来了,可我很焦虑…
2014年是樊霞第一年养殖,属于试养阶段,没想到这一年天气特别好,也没出现过什么技术的问题,当年就捞上来一万五千多只大闸蟹,最大的有半斤。
但是那时候,樊霞根本没有做好销售的准备。她去找到乡政府和武隆区农委求助,政府和农委组织了一些餐饮企业负责人前去参观,当地媒体也报道了大闸蟹试养成功的消息。没多久,就有很多人慕名来买大闸蟹。第一年,樊霞卖了35万元。
之后,当地餐饮协会会长毛明找到樊霞,提出合作,樊霞负责养殖,毛明负责在餐饮行业销售。打开了市场,樊霞决定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她通过降低蟹苗的投放密度和在水库里种水草的办法,把大闸蟹养得又大又肥。
2017年,樊霞的大闸蟹在成都能卖出258元一只的高价。由于川渝地区养蟹的比较少,樊霞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先机。记者采访时,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樊霞的年销售额能达到六百多万元。
樊霞是个九零后,虽然年轻,但是身上有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儿,哪怕是没人相信她能在山上养出大闸蟹,她也绝不被影响。樊霞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认准了,即便是从来没有人做过,坚持下去,也很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