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10月30日召开今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民政部重点业务工作进展。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
从区域分布看,
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其次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4万,占全国总数的69.5%。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其余的4%是由其他亲友照料的。54.5%是男孩,45.5%女孩,留守男童多于留守女童。99.4%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0.5%的儿童残疾、0.1%的儿童患病,残疾和患病的农村留守儿童达到4.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中建档立卡家庭20余万,纳入低保的8万余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5000多人。0―5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总数的21.7%,6―13周岁的占67.4%,14―16周岁的占10.9%,14周岁以下儿童占比达到89.1%。从入学情况看,未入园的占7.1%,幼儿园在读的占18.4%,小学在读的占51.9%,初中在读的占19.5%,高中及中职等占3.1%。与2016年数据相比,0―5岁入学前留守儿童占比从33.1%下降至25.5%,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65.3%上升至71.4%。
倪春霞在会上解释了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各地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另外,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当中,各地紧紧抓住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加强对父母的宣传引导,部分父母或父母一方为了孩子也主动返乡,与子女共同生活,进一步减少儿童留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