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阐述了习总书记的人才观,对什么是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分别进行了生动阐释。好评如潮中,不仅让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后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广大基层工作者重新温习了一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论述非常多,比如,“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等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才意识。在今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汇聚全社会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而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驱动力,人才是重要支撑。那么,怎样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过程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笔者认为要从三个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一是要打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就是要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五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乡村“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全面硬化农村村庄道路,安装路灯、粉刷墙壁、绘制文化墙,安装LED节能灯、太阳能灯等,一改往日农村“脏乱差”的面貌,让村居美,环境靓,生态好,以此吸引新时代“上山下乡”的人才。二是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农村一方面要吸引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来农村基层创业,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人才,通过开设农艺、计算机、电器维修、白族民居建设与装修、农技培训等课程,培养、制定和激励本土人才成长的政策和措施,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干或纳入村后备干部,为他们发挥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作用搭建舞台。三是要选好人才进“两委”班子。选好“领头雁”,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要坚持村“两委”人员必须具备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协调水平高、发展有路子、行动有激情等标准,并引导和动员有实力、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参加村“两委”选举,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切实增强带领农民群众改革发展、振兴乡村的能力。
总之,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要在坚持选人用人正确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梦想和奋斗目标上来,让人才尽展其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夯实基础。
云南省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大学生村官 甘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