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莫让“怕出错”成为工作的“拦路虎”

“不做不会犯错;做的少,犯错机会少;做的多,犯错机会多。”笔者下乡途中听到一名村干部调侃地说道。基层工作任务急,担子重,尤其是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之后,少数党员干部觉得力不从心,难免会有些许疏忽,受到批评,让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不平衡心态和畏难情结。

新时代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振精气神,卸下“怕出错”的包袱,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

端正心态,卸下“怕出错”的思想包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怕出错是人之常情,但党员干部不能因为怕出错就怀着“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心态,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甚至少作为、不作为。倘若每位党员干部都怀着这种心态,便会产生“涟漪效应”,形成一种“庸懒散软”的不良风气。正人先正心。党员干部要端正心态,坚定理想目标,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善做善成,切实肩负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加强学习,提高“少犯错”的素质和能力。“怕犯错”本质上是党员干部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党员干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与工作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党员干部要“少犯错”进而“不犯错”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学习总结”四字。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思善悟、总结提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自觉学、主动学、深入学,掌握做好工作、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八种本领”,在实践锻炼中形成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工作领域里的“行家里手”。

严守纪律,铸牢“不犯错”的安全屏障。“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纪律是生命线。党员干部卸掉了“怕犯错”的思想包袱后,不能鲁莽蛮干,要时刻把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规矩不能破,规划的科学性不能降,政务的公开性不能废,接受监督的制度不能破。要以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契机,在制度和规矩的范围内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样的敢作敢为,才能把犯错误的风险降到最低,筑牢“不犯错”的安全屏障。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委组织部干部 方成娟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