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是春季多种农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广,危害作物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由于这些害虫潜伏在地下,防治十分困难。每年春季,都有大量地块的幼苗遭受严重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尤其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黄淮海地区发生严重。
地老虎发生特点
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分为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茴香地老虎、白边地老虎等,其中以小地老虎发生最普遍。黄淮海地区一般每年发生3~4代,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由于春季露地栽培的作物比较少,因此第一代对刚定植的幼苗危害最严重。地老虎以幼虫危害为主,春季当温度稳定在15℃时,成虫开始大量羽化,并交尾产卵,将卵产在杂草、农作物幼苗根际周围的土缝中或幼苗上,卵孵化后,低龄幼虫取食嫩叶、嫩尖,3龄以上幼虫,白天躲藏在幼苗周围的地表下,晚上出来取食幼苗根茎部,将幼苗从茎基部咬断,并拉回洞穴内,一头老熟幼虫,一晚可危害3~4株,田间发生严重时,大量幼苗被害,造成缺苗断垄。
蛴螬发生特点
蛴螬俗称白地蚕、白土蚕、核桃虫、老母虫、粪虫等,为鞘翅目,金龟科害虫,种类多,分布广,是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幼虫在土壤中危害作物地下根茎,每年春季,当温度超过13℃以上时,潜伏在土壤深处的蛴螬开始向上移动,危害幼苗根茎,可将幼苗地下根茎部咬断,地上部位因失去水分供应,造成幼苗枯死。每年春季3~4月份和秋季9~10份危害最严重,是一种季节性地下害虫。
防治措施
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广泛,防治效果最好的方法,化学防治包括土壤处理,药剂拌种、和喷雾防治等方法。其中药剂拌种是最简单,投资最少,持效期最长,防治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是一个双酰胺类内吸广谱型杀虫剂,具有内吸性强,传导性好,能被作物的根茎叶吸收,并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安全性好,杀虫彻底,持效期长。
适用作物
该药剂对作物安全,可广泛用于番茄、辣椒、黄瓜、西瓜、马铃薯、茄子、花生、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
操作方法
(1)对于花生、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直播作物,可在播种前,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毫升,加适量水,将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然后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即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持效期可达30~50天。
(2)对于番茄、黄瓜、西瓜、辣椒、茄子等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移栽时,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浸根或灌根,也可有效防止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持效期也可达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