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句话在朋友圈刷屏“账上没有几个亿,公司撑不过三个月”,“疫情当前,上班当天老板就让我失业了”,一个中小企业老板的心酸表露无疑,“无法动工”无疑卡住了每个行业的七寸。
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以休闲为升级目标的农场来说,这样的威胁要比其他行业来得小,就像疫情对农村的影响远小于城市,但是并不代表丝毫没有影响,只是在短时间范围内,农村、农业的生命力更强,长期以往,对农村农业的影响也会全方位地展开。
对小型农场来说虽然摆脱了以往产品积压问题,但是储备困难客户大量流失、后续发展中断、生产物料严重缺乏等问题在春耕到来之前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嗷嗷待哺的4000名会员
对于一个只有300亩左右的种养殖农场主来说,拥有4000名会员(其中2000个固定会员),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但疫情之下,这些会员却成了以农副产品配送上门为主的天津泰然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软肋,根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虽然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冷链配送上门系统,物流没有受到多大影响,6个长期在农场生产的工人也在岗,农场一切运行正常,但是目前售卖的鸡蛋、鸡肉、猪肉都是年前为数不多的存货,面对一天几千的鸡蛋需求量显得力不从心,交通的阻隔让各种生产物料难以抵达,只能不断地吃老底而不能正常地发展,会员的需求难以满足。
“200头猪苗”成为农场目前最大的渴求,但是一猪难求,问题不知何时才能解决。
困于屠宰场的养猪小户
过去的2019年非洲猪瘟让猪肉刷屏了一整年,2020年对于每个困在小区隔离疫情,需要社区定点配送生活物资的市民来说,猪肉依旧是一肉难求。
线上征集农场相关情况和故事以后,西安鄠邑区一个养殖黑猪的小农场的主人给梅子发了信息,情况基本如下:
1. 每天有客户需要鲜猪肉,但是由于疫情,所在区域屠宰场关门闭户,农场不敢私自屠宰,没有办法提供客户需求。
2. 自己主要依赖区里的线下门店售卖,但是目前各区县车辆不能运行,优质玉米进不来,只能通过所在村进行收购,物料品质难以保证,担心影响生猪的生长和品质。
3. 黑猪肉一般养殖周期都是满足一年以上的养殖时间,对农场来说多养殖一段时间无关紧要,但是客户不会等,已经有很多客户购买价格并不便宜的饲料猪肉。
4. 虽然以养殖为主,但是农场目前只能采摘桑葚,年后能够提上计划的只能是在懒汉田里种点力所能及的草莓和无花果,养殖板块还要跟随疫情发展状况,即使有扩大规模的想法,但是很多订单还是只能拒绝,能提供的只能是少量蔬菜和面粉。
5. 因为自己农场规模小,无法保证鲜肉蔬菜大批量的供应,也和政府指定小区及群众厨房供货擦肩而过,农场产品无法出山。
生鲜肉类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各种交通堵塞的情况下,将会面临价格下调和滞销的问题,而且当与活着做较量的时候,生活品质不值一提,每天两顿有吃的就行,由于消费压缩,交易量会明显下跌,对于丰产的种养殖户无疑会造成经济损失,存储成本的增加,无疑进一步压缩了生存空间,形成与抢菜风波相悖的另一种极端。
对于小型养殖农场来说,家底薄,东山再起的能力不足,疫情的发生要么是机会,要么是覆灭,很难做到中间缓和。
这考验着农场整个系统的搭建和主题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对自然的依赖和相处方式,传统的农场无疑面临更大挑战。
学可以再上,但春耕不能
立春过后,虽然各地迎来了新一轮气温下降,但是时间并没有因为疫情停止脚步,在家隔离的日子里,每个人对时间有着比以往更多的感触。
如果你身处农村,翻新的土地、已经播种的土豆、发芽的柳条都预示着春耕已经来到,只是今年不同,我们需要担心各种物料,其中农资是否能够如常,已经成为农村每个地方疫情过后最大的焦点,因为对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农场主来说,不能种地和不能活命等价。
而对于规模生产的大户来说,即使有正常的农资供应,是否有充沛的人力和农机作业目前也需要打个问号,但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没人能够打破,粮食、蔬菜不能正常供应后备不足带来的后果等同于疫情,一样是不能承受之重。
当3、4月份种植高峰来到,依旧需要隔离(当然我们必须配合国家一切要求规定,攻度难关),种子等农资供应大概率会受到影响。
所以,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开辟相关绿色通道保证农村地区正常生产以外,梅子也希望关注农场主+的每个农场可以资源互换共享,在快递正常运行、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利用线上售卖解决部分农场春耕的燃眉之急(农资提供方和需求农场均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进行资源互换)。
春耕,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是对季节的守候,对四时的尊重,是清明节前后瓜果食材的味道变化;对国家来说是底气,同样死守春耕也是我们每个农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