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75.5亿美元。化工、电力、机器人制造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并购增多,而房地产、体育俱乐部、娱乐业等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监管
2018年要特别遏制盲目并购等非理性投资行为,反对并制止企业借机向境外转移资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继续做好审查。
相比于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井喷式”增长,今年以来,中企在海外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记者获悉,由商务部牵头的《境外投资条例》初稿已经形成,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将步入法制化轨道。
12月25日~26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周柳军在媒体吹风会上透露:“商务部会同发改委、一行三会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起草组,制定境外投资条例,目前初稿已经形成,还在进一步研究修改中。”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围绕加强境外投资管理可谓密集出台文件。继五部委联合编制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出台不到一周,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而我国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已经滞后于境外投资的告诉增长。“出台这些政策,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也是境外投资立法的前奏。”
实体经济并购项目增多
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虽然呈现下滑趋势,但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1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579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075.5亿美元,同比下降33.5%,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11月当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年内首次实现月度同比正增长。
周柳军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75.5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23.7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化工、电力、机器人制造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并购增多,上亿美元并购项目达到52个。而房地产、体育俱乐部、娱乐业等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从官方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71亿元,同比增长100.9%。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增长167.1%和40.5%;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601.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2.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27.8%。
白明表示,当前对外投资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体量,一定要提质增效,符合高质量发展。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审核,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投资结构得到优化。“但以前是属于当机立断,属于一刀切。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精细化、精准化管理。通过政策、文件加以引导和规范,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明年特别遏制盲目并购
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将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娱乐、俱乐部等行业纳入限制类。从前11个月的情况来看,上述领域项目实现了零增长。明年,投资监管之风又将刮向哪里呢?
周柳军表示,2018年要特别遏制盲目并购等非理性投资行为,反对并制止企业借机向境外转移资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继续做好审查。
“此外,今后中国将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对外投资更好地服务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将鼓励银企、产学研、中外多方合作,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联合‘走出去’,提升对外投资整体竞争力。”周柳军说。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目并购是境外投资企业非理性投资的主要现象之一,不仅会损害中企在海外的形象,而且导致资金的大量外流。“未来实体投资将成为对外投资的主流,相比金融、保险、文化类产业,基础设施、制造业成为投资关注的重中之重。非理性投资、盲目跟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少规划。”和振伟认为。
谈到商务部2018年在境外投资领域的工作,周柳军划出了几个重点。首先是按照“鼓励发展+负面清单”原则,继续支持战略清晰、坚持主业的企业对外投资;其次,通过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升国际产能合作水平,使对外投资服务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第三,则是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健全对外投资备案报告制度,强化统计分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依法惩治境外不规范经营行为,以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的联络服务。(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