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财经 > 正文

柯隆:本轮美股股灾有两大元凶 中国应对此警醒

\

新闻配图

本文来源:日经中文网

作者: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柯隆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正文部分(原文有删减):

全球能称的上是专家的人当中,没几个认为如今的股市会持续走高,因为没有人看好美国经济,虽说美国总统软硬兼施要各国企业加大对美国的投资力度,所谓美国第一。

美国总统最幼稚之处就是他认为风光美国可以独好。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全球早就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美国不可能独好。   

那么,此轮股灾原因何在?    

大跌的上海股市显然,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异变,如果说出问题,应该是金融政策和金融系统出了问题。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以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一是低利率,二是量化宽松。虽然美联储已经明确终止量化宽松,但全球金融市场的利率仍然处在历史低位。

量化宽松造成金融机构里囤积了大量流动性,隐性的通货膨胀成了各国央行的烦恼。虽然,商品价格和服务业价格没有出现通胀,但,一些国家的资产市场出现泡沫,比特币投机造成异常泡沫。过去一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应该没有太大变化,然而,纽约股市接连攀升,显然带有泡沫成份。 

所以,此轮股价回调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唯一没有遭受太大影响的是中国的股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打比方说,中国金融市场好比一个内海,不容易受海外风波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金融开放没有必要。金融不开放的好处是不受海外风波的影响,但是,从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化角度来说,这样封闭的金融体系自然会拖后腿。     

从不久前的金融工作会议的决议可以看到,央行的领导们还是充分认识到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的。虽然中国股市没有被卷入此轮股灾,但是,中国同样在实施宽松的金融政策,去杠杆尚未完成。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都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隐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轮股灾不应该成为中国人偷着乐的笑柄,而是为我们敲响的警钟。金融改革刻不容缓,第一是内部改革,第二是加大对外开放。金融的作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今天,中国的实体经济不断国际化,中国早已融入全球经济体,那么,中国的金融没有理由拒绝国际化。   

另一方面,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间接金融)必然提高其资金成本,凭借中国的高储蓄率的优势,中国理所当然地应该大力发展证券融资(直接金融)。证券融资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可以促进对融资企业的监管。对巨型的国有企业的监管往往依靠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更多的监管任务应该依靠市场本身。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