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人民法院以“法”为盾,护航“少年的你”,持续升级“至和爱家”司法品牌,创新构建少年审判保护、矫治、共治“立体防护网”,用专业与温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晴空,并先后荣获“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泉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司法护苗 织密专业审判“防护网”
“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我和妹妹害怕极了……”在近期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法官发现父母频繁争吵导致孩子出现明显心理应激反应,为此,迅速启动“司法+心理”联动模式,邀请家事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通过沙盘游戏、亲子对话等方式打开孩子心结,同时以“客厅式”圆桌调解促成父母达成抚养协议,让破碎家庭的孩子重获情感温暖。这是石狮法院深耕司法“护苗网”的一个缩影。
为给未成年人提供更全面的保护,石狮法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咨询师、社工、教师等组成的多元帮教团队,形成“法院+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的立体护苗网络。同时,构建“庭前调查+庭中关怀+判后回访”机制:庭前深入社区、学校,全面细致地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庭中巧妙引入圆桌审判模式,最大程度缓解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判后定期开展跟踪回访、心理疏导,2025年以来已开展庭前调查5次,心理疏导及判后回访6人次。
矫治育才 构建罪错少年“重生链”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在未成年人小胡(化名)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庭审现场,法官的循循善诱让罪错少年流下悔恨泪水。为鼓励小胡正视错误,及时改正,庭后,承办法官采用“法庭教育+庭后普法”双模式,引导小胡改过自新,并叮嘱监护人对小胡投入更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早日重回社会。
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石狮法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打造“评估-干预-追踪”三维动态矫治链,配套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等个性化矫治措施,发出“一令一函”67份,矫治罪错未成年人4人。同时,密切与市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协作,依法为16名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封存犯罪记录,减轻涉罪未成年人思想负担和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限制,消除标签效应,避免出现犯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受阻的情况。
共治筑墙 扩大少年保护“朋友圈”
“在审理多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时,我们发现网络成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新‘暗角’。”家事少年审判法官介绍道,“有的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诱骗未成年人,‘隔空猥亵’等新型犯罪时有发生。”对此,石狮法院“把脉开方”,及时向教育部门制发相关司法建议,并落实发前沟通、发后督促,主动帮助被建议单位攻克建议落实中的难点,共同推进司法建议落地执行。同时,联合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司法+N"未成年人保护联盟,通过“一案一策"精准帮扶机制,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一站式服务,成功帮扶3名未成年人走出困境。
此外,创新法治教育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选派12名法官兼任法治副校长,将“庭审观摩”“普法进校园”等活动与法治教育融合,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今年以来开展专题普法22场次,覆盖师生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从个案精审到系统治理,从心理修复到成长护航,石狮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将司法温度融入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帮教、每一项机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石狮法院 蔡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