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考核的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或将得到有效缓解。李克强总理日前表示,“力争到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较明显降低。”对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掣肘之困。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信和大金融认为,要想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有新思路,也要有新技术和新工具,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重塑小微金融提供了可能。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仍然较为明显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全国60%的GDP和40%的税收。但截至2017年12月末,国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仅占银行贷款总余额的24.67%。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动力不足。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今年以来,为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普惠金融服务,相关政策不断加码。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再担保等形式支持各地区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三农”;4月17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可以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了不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可是中小微企业因体量小、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弱,负担重、融资难等困境依然存在。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原因。
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从小微企业自身看,其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不透明、缺乏合格抵押品等问题,难以达到银行放贷准入门槛;二是从银行角度看,小微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操作成本高,增加了风险评估难度,银行对小微金融大多持慎重态度;三是从增信体系看,国内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加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客观上加剧了小微融资困境。
科技赋能重塑小微金融生态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如何增加融资供给,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信和大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重塑小微金融提供了可能。
许多中小微企业扎根传统行业,急需借助“互联网+”来解决困难,解放生产力,从而减少压力,加快发展步伐。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解决了传统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整合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资金需求方在互联网环境中散落的数据,比如贷款记录、支付信息、消费记录等历史数据,通过数据网络分析和大数据建模对其违约概率以及信用水平进行判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估测风险的精确度,缓解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够从一个更为专业化的角度,对用户的需求做出一个综合判断,制定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激发出新的技术红利,完成金融产品从简单化和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同时,金融科技中的技术创新还能简化交易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和审核等环节,节省交易成本和时间。无形之中降低了借贷成本,也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另外,对于担保不足的问题也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在传统资金融资中,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而被限制贷款,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受担保局限的问题。
科技赋能,重塑小微金融生态。可以看到,近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生态圈正在不断进行创新的变革。一个更有利于小微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性平台信和大金融紧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通过平台自身优势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使命。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专业、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与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初心不谋而合。目前信和大金融资产端业务除了个人信用借、车借、经营借之外,就是中小企业借和中小企业抵押借两大业务板块。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小微金融的获客、风控和运营等历史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破解,并将催生出一个智能的小微金融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