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投资发现,近期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可谓是喜讯不断,显示国内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成立,接着“世界第一公司”又进驻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同时征信市场也不断接到全世界的进入申请。这些都要归功于金融业加大开放的正确决策。
但同时钜派投资也收到了很多用户发来的咨询,大家普遍对金融业开放到底会有多大尺度,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比较关心,对此钜派投资走访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并从中看到我国金融业直面开放、自信迈步的积极姿态。
这次金融开放步子有多大?
钜派投资认为,中国经济巨轮要在广阔的大江大洋中才能安然前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
江苏新永良线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已出口到多个国家,此次钜派投资咨询了该公司总经理廖志强,廖总表示:“我们客户遍及全球,货款都是客户从本国银行汇出,再转入国内银行,1周左右才能到公司账户,而且每次还要向银行提供很多资料。如果以后更多外资银行在国内开设分支机构,在同一家银行收付款应该能便捷不少。”
不单是融入世界的中国企业渴望金融更开放,钜派投资了解到,普通百姓也想在家门口更轻松地购买到优质金融产品。广东某建筑企业员工刘学一直想给孩子投保重大疾病保险,“选来选去,感觉保障病种范围、多次理赔条件、保险投资收益等方面,外资险种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不过现在买外资保险得去境外投保,理赔纠纷维权不方便,缴保费也不方便。”刘学说,期待更多外资险企进入国内市场,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
开放提速,也是中国金融业由大转强的需要。对此钜派投资采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他认为,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可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以银行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250万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居世界首位,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如此庞大的资产盘子,只有在更开放的环境下配置资源,才会更有效率,也会进一步降低风险。国内的金融机构需要适应开放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从而经受风雨历练,增强竞争实力。
国内金融业准备好了吗?
钜派投资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已今非昔比,不惧开放中的竞争,扩大开放带来进步,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大门敞开,国内金融业能承受得住吗?
首先,钜派投资从金融机构的实力对比来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占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已构建起世界上相对强大、稳健的金融体系,国内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相对较好,已具备比肩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
其次,钜派投资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市场上,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远远大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目前仅占1.5%左右。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向钜派投资表示,“扩大开放对中资险企也影响有限。”钜派投资了解到,我国保险业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不少中资保险公司已根基深厚,在个人代理、银保渠道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外资公司来华后,也有一个先适应水土再开花结果的过程。外资险企经营网点较少,在产品研发、管理模式、挖掘客户需求等方面,仍需较长时间适应中国市场,短期内“逆袭”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长远看,外资险企整体上风格比较稳健,来华后有一些将获得长足发展。”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陈劲对钜派投资说。
第三,钜派投资从金融市场发展空间来看——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容纳多元、丰富的市场主体,为中外资银行均可以提供发展机会。中外资银行各有优势,相互学习借鉴,能提高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实力。
钜派投资认为,此次开放的一大亮点是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也向外资敞开,消费金融领域就是其中之一。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执行官赵国庆认为,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在发挥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方面占据优势,不惧外资竞争,同时随着外资进一步涌入,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要善于学习外资机构在运营和流程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经验。
扩大开放如何更好防范风险?
钜派投资综合考量扩大开放带来的新增风险,认为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钜派投资从国际经验教训看,开放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创新加快,风险点增加,资金跨境流动加速。如果短期资本过快流动,会对货币体系带来冲击,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这几年,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效能,弥补监管短板,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已大幅提升。钜派投资认为,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要综合考量扩大开放带来的新增风险,比如汇率风险、货币错配的风险等,完善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
根据以上钜派投资的剖析,相信能让大部分用户对当前政策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钜派投资坚信,无论是对国内金融业来说,还是对老百姓来讲,金融业加大开放都是利大于弊的行为,是必然趋势。因此,只要政府加大风险控制,企业强化自身,一定能够在加大开放的政策下,迎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