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种种矛盾和选择之中:行业前景悲观与乐观的认知差异,增长速度快与慢的选择,规模和利润的权衡,极致高周转优与劣的把握……
今天,任何一个战略性误判,都可能让房企错失机遇,甚至陷入危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日子不如之前舒爽已经是铁板钉钉,过苦日子的心态、战略、打法、组织战斗力等等,都必须重新调整。简言之,换心态做地产!
给财务冰河期房企的六大建议
1.重新回归到重视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企业说来说去就是现金流管理,高周转也是为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管理有几种方式:
一是下调增长目标。原来可能增长30%、50%,现在调整到增长5-10%就可以了。一个行业能保持5%到10%的长期增长,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业。
二是控制买地节奏。原来对市场的前景看得很乐观,买地的节奏就很快,现在应该把节奏稍微控制一下。
三是内部库存尽快清理,把它变成现金。应收账款能变现的尽快变现。
四是调整融资,避开信用、非标融资工具。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就做到极致,不能做的就不要做,不要浪费时间。
五是在未来半年以内,起码要把现金流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2. 找到合适自己的「安全垫」
「安全垫」是什么?万一市场出现了极端情况,怎么让企业活下来,就是安全垫。常规的做法是确保现金占资产比15%及以上。这其中,现金有不可动用和可动用两部分,重点是将可动用部分占比提升到10%以上。
所以一定要保留未来的3个月、6个月甚至9个月可以动用的现金,来保证活命,否则小劫过不去,发展就会遇到大的麻烦。
3. 高周转是化解风险最根本的方式
什么叫高周转?就是买完地之后快开工、快销售、快资金回笼。
高周转并不意味着施工工期缩短,也不意味着品质降低,而是很快的通过销售把钱拿回自己的口袋,然后用这个钱一方面把买地的钱找清楚,另一方面推动建筑。施工期该多长还是多长,施工品质还是要保证,这是两码事。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混淆了,以为高周转是降低品质或者缩短工期,这是不允许的。
所以,一定要建立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或者改变对品质追求的管理,否则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4. 动态监测,顺应大道
市场在变,我们今天对市场感觉很悲观,但可能一夜之间它就变好了;可能外界某一个条件的改变,整个市场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对市场不需要太悲观。
看行业层面,比较各行业,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最好的行业。
看企业层面,每个企业对自己的要求、处的阶段不一样,所以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均衡发展,把自己的短板尽快补上。
看财务层面,了解自己的家底和「安全垫」。确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3至6个月有钱渡过难关。如果能渡过,用更多的钱买地;如果渡不过,想办法改善净现金流,特别是可动用的现金流。
5. 房企还是要买地,土储是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企业未来没有位置好又便宜的土地,增长是不可能的。在金融危机或者未来前景黯淡的情况下,危就是机。怎么样找到最好的地,非常关键。
其一,把「安全垫」之外的资金集中起来,继续吸纳土地。
其二,如果选择了「高周转」模式,那就要买「高周转」的土地,越多越好。
其三,只有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价格便宜、位置好,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几个月前想买的地买不了,因为当时的价格和条件高;然而现在市场变了,可能现在的地便宜,位置还会好。
6. 大危就是大机,逆势增长,弯道超车
有专家说房企逆势增长、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辩证的,并不绝对。
中美贸易大战的序幕已拉开,将严重影响我国股市、债市、银行体系、行业走势,此为「大危」,那也就是「大机」。何时守,何时进,何时退,都需要把握好。把握对了,上大台阶;把握错了,全盘皆输。
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握危和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太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