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美国纳斯达克的钟声再一次被中国人敲响——被誉为“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的云集正式登录纳斯达克,代码为YJ,开盘价报13.4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22%,盘中涨幅一度达到65%。如果说,去年成立3年的社交电商拼多多上市,给传统电商来了个“下马威”,那么成立4年的会员电商云集上市,则是社交电商赛道上的“弯道超车”。
据了解,云集的会员电商是一个异数。从四年前率先试水社交电商,中间经历多次迭代升级,云集建立起了庞大的信任用户池和数千款精选sku供应链。正如云集创始人肖尚略所言,“消费升级依然是未来中国的主旋律,类似Costco和Amazon Prime的会员服务需求会愈发旺盛,社交化会员制零售服务将大有可为”。
据云集招股书和今年Q财报显示,云集2016年、2017年、2018年的GMV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相比2017年,其2018年的GMV同比增速高达136.46%;三年完成的总订单量也分别达到了1350万、7580万和1.53亿。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云集总收入达130.15亿元,相较2017年64.44亿元的全年营收,同比增速达101.97%。云集的付费会员数量,也从2016年的90万,增长到2019年3月末的900万,且用户的复购率高达93.6%。
亚马逊在“会员电商模式”在中国风起云涌之时退出了中国市场,有分析称,这个很大程度上与其入场中国电商市场时间较晚,且没有完成本土化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员电商模式在中国跑不通。云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8年8月云集宣布品牌升级,将slogan改为“注册云集APP,购物享受批发价”;11月,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云集已经驶入了会员电商的主航道”,“采用社交推荐+高标供应链”的会员电商模式。
云集独特的会员体制,让云集在电商的红海中,成功分得一块蛋糕。